1、综合题 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

(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_________,F2矮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
(2)Ⅰ、Ⅱ、Ⅲ三类矮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________类。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4)通过矮杆抗病Ⅱ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_。获得的矮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_。
(5)在一块高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自交?2/3
(2)Ⅱ
(3)C? 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
(4)单倍体育种?100%
(5)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为高秆,子二代高秆:矮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或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由环境引起;否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1)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________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________(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2)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________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3)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______。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_______,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_______(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4)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高压蒸汽(98kPa蒸汽)? 有机碳
(2)显微镜
(3)细菌大量繁殖 ? 等量生理盐水 ? 低
(4)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叙述错误的是
[? ]
A.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C.其核心是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液的纯度
D.结果都是在培养基表面由单个细胞形成单个的菌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胡萝卜素的颜色和主要吸收的光谱分别是
[? ]
A.蓝绿色和红光、蓝紫光
B.橙黄色和蓝紫光
C.黄色和蓝紫光
D.黄绿色和红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