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行为中,不会传染艾滋病的是
A.与艾滋病患者共用一个针管静脉注射
B.输入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污染的血液
C.与艾滋病患者握手
D.与艾滋病患者性接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该病毒主要侵染人体T 细胞。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所以与艾滋病患者握手不会传染艾滋病。
考点:免疫调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艾滋病传染途径的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在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骨骼肌战栗?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较为寒冷,所以为减少热量散失,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战栗产生热量,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代谢,答案D。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将成熟的苹果放在未成熟的香蕉堆里会促进香蕉的成熟,该过程中起作用的激素是:
A.生长素
B.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
D.乙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成熟的苹果产生乙烯促进未成熟的香蕉成熟,所以D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人注射卡介苗后,经过免疫细胞的识别等过程,血液中会出现抗结核杆菌的抗体。抗体的产生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哪一种功能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膜
B.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排泄功能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免疫细胞的识别、抗原的呈递都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考点:本题从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细胞→细胞、化学物质→细胞(通过体液完成)和相邻细胞间形成一定的结构(动物细胞形成通道,植物细胞形成胞间连丝)来交流信息。性激素由性器官分泌,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的靶器官,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并激发和维持人体的第二性征,因此是①方式;神经递质是②的传输方式,是两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媒介;③属于自分泌,即分泌的细胞因子主要作用于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本身,调节细胞因子产生细胞自身和邻近同类细胞的活性,多数在局部发挥效应,常见于病理条件下,如肿瘤细胞合成和释放生长因子刺激自身,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失控。因此选D。
考点:信息传递方式
点评:看明白图中的三种方式,记住常见的例子,运用类比法即可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