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 ]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2、选择题 几位同学在探索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其中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①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②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1mL
③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5min
④分别置于100℃、60℃、0℃环境中保温5min
⑤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⑥将试管中溶液的pH分别调到3、7、11,保持5min
[? ]
A.①④②③⑤
B.①⑥④②⑤
C.①②⑥③⑤
D.②⑥①③⑤
3、选择题 在探究pH值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值分别属于
[? ]
A.自变量和因变量
B.无关变量和因变量
C.无关变量和自变量
D.因变量和自变量
4、综合题
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小;用呈色反应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在下表各列的一个适当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____试剂,摇匀后,进行_________处理。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

分析讨论:
(1)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_号试管。
(2)实验组试管均呈现的颜色是__________,但深浅不同。
(3)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若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从解决能源问题的角度,开发这种纤维素酶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择题 取甲、乙两个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HCl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
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充分与试管中的血浆或水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
D.可证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定不变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