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关于被子植物花粉发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花粉粒是在花药中的花粉囊里形成的
B.被子植物精子的形成是直接减数分裂的结果
C.被子植物花粉的发育要经历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阶段
D.花粉粒在发育过程中,核先位于细胞一侧,再移到细胞中央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在“学农”活动中,生物小组同学了解到一种有毒植物“博落迥”,农民常用其茎叶的浸出液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杀菌,防治秧苗病害,但是使用中常出现水稻发芽率降低的现象。同学们经调查后发现,农民所使用的“博落迥”浸出液浓度约为每100ml水中含有3~7g“博落迥”茎叶干重。他们推测,水稻发芽率降低的现象可能与使用的浸出液浓度有关。
课题名称:不同浓度“博落迥”浸出液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实验材料:晒干的“博落迥”茎叶、饱满无菌已经水浸泡一天的水稻种子500粒、培养皿数套、大小烧杯数只、量筒、台秤、漏斗、纱布、吸管、吸水纸等。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
结果与讨论: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步骤:①.称取“博落廻”茎叶30g、40g、50g、60g、70g,分别放入不同烧杯中,各加水500ml,浸泡两天,用纱布过滤,得到不同浓度的浸出液。
②.取培养皿6只, 分别编号,在培养皿内铺垫吸水纸。
③.按编号倒入相应浓度的浸出液,对照倒入蒸馏水,使吸水纸吸足水分;每一培养皿中的吸水纸上,平铺50粒水稻种子,置于适宜温度下。
④.每天观察,使吸水纸保持湿润,三天后,检查并记录每一培养皿中发芽和不发芽的种子数。
结果与讨论:①.计算各培养皿中的种子发芽率。
②.比较各组的种子发芽率,如果某一浸出液浓度下的水稻种子发芽率远低于对照组,说明该浓度的“博落廻”浸出液能抑制水稻种子发芽。虽然该浓度的“博落廻”浸出液能用于水稻种子的消毒杀菌,但也能降低发芽率,在生产中不能使用。(合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个体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衰老
B.幼鹿经过变态发育过程长出发达的鹿角
C.胚后发育过程中伴有细胞分化
D.来自原肠胚同一胚层的细胞经分化可发育成不同的组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有关荠菜胚的发育与蛙胚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荠菜与蛙的胚发育过程中,胚的有机物总量都会减少
B.荠菜与蛙的胚发育过程中胚的DNA总量都会增加
C.荠菜胚的发育是在胚珠内完成的,蛙的胚胎发育是在羊膜内完成的
D.荠菜与蛙发育到8个细胞的胚时,受精卵都要经过3次有丝分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在两栖类的某种蛙中,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如果让蝌蚪在20℃条件下发育时,雌雄比例约为1:1。如果让蝌蚪在30℃条件下发育时,不管它们具有什么性染色体,全部发育为雄性。那么较高的温度是改变了发育着的蝌蚪(XX)的性染色体而使之改变性状,还是只改变了性别的表现型呢?
(1)请你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只说出大体操作思路即可)。材料、用具:同一双亲产生的适量的蛙受精卵、相同的饲料、显微镜、各种试剂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随机选取若干只成蛙并进行编号,分别从其体内选取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其染色体组成。
第三步:记录观察的结果,并进行分析。
预期实验结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温度条件下发育成的蛙的性别有差异,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蛙受精卵发育成蝌蚪经过的主要阶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验证甲状腺激素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的实验中,常用蝌蚪作为观察对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第一步:取适量同一双亲产生的蛙受精卵,在30℃条件下将其培养成成蛙
预期实验结果:
①.被观察的蛙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XY≈1:1,说明较高温度只改变了性别的表现型
②.被观察的蛙的性染色体组成都是XY型,说明较高的温度改变了发育着的蝌蚪(XX)的性染色体而使之改变性状
(2)生物性状表现不仅受基因控制,而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囊胚期、原肠胚期
(4)蝌蚪为变态发育,现象明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