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2008年7月11日,科考队员们登上“雪龙”号,将展开为期75天的第三次北极科考。进入寒冷环境生理上不会出现适应性的变化是
A.机体耗氧量增加
B.皮肤血管扩张
C.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D.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寒冷条件下体温要保持恒定,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皮肤血管收缩,同时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加强,机体耗氧量增加.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O2、血浆蛋白、糖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
C.当血糖浓度过高时,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
D.当外界温度过高时,机体不分泌甲状腺激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糖原是细胞内储能物质,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增多,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仍分泌,所以C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血浆中水来自
A.组织液
B.组织液、消化液
C.淋巴、组织液
D.消化液、组织液、淋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细胞外液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血浆与组织液可以相互交换成分,组织液单向进入淋巴,淋巴单向进入血浆,可知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组织液和淋巴;人喝的水通过消化道的吸收进入血浆。故答案为D。
考点:考查血浆、淋巴、组织液三者关系
点评:难度中等,熟记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物质运输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下丘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人的下丘脑上,是一高级神经中枢
B.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变化
C.下丘脑只能能够调节胰岛A细胞的功能
D.下丘脑能合成肾上腺素等激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变化。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许多蛋白质分子,其原因是
A.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减弱
B.血浆中蛋白质浓度过大
C.肾小球通透性增大
D.肾小管的分泌功能受到破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原尿的性质取决于滤过膜的特性。正常肾小球滤过膜不仅截留血液中的细胞成分,而且阻止大分子蛋白质和脂类的通过,所以称它为“超滤器”。根据实际测得通过的物质有一定大小,设想滤过膜上似应有固定的小孔或通道,但至今未能证明基膜上有这种结构。因此,各种物质通过的“孔道”也许是功能性的。肾小球筛选分子大小的通透性是比较恒定的,正常以能通过分子量约64500左右的物质为标志。但是,分子直径的大小才是决定它能否通过膜的更重要的因素,直径为4纳米的蛋白质容易通过,直径为10纳米的分子则不能通过。有一些蛋白分子的直径虽比“膜孔”稍小,但不能顺利通过,这是因为滤过膜的外侧面有带负电荷的唾液蛋白(酸性糖蛋白),靠静电相斥作用,它阻碍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如白蛋白的通过。所以,尿液中几乎没有蛋白质分子。如果尿液中出现了许多蛋白质分子,说明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所以,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