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线题 在农业生产研究上,常需要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

(1)上图是利用_________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__________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为达到这一目的,操作上应注意:(至少答2项)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NaNO3、KH2PO4、NaH2PO4、MgSO4?7H2O、KCl、H2O。若此培养基用于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则应除去上述___________成分,并加入葡萄糖和______物质。
(3)三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细菌数量。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统计结果:甲同学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6和260,取平均值248;乙同学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丙同学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在三位同学的统计中,只有一位同学的统计是正确的,指出另两位同学的统计为什么不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平板划线? ?稀释? ①每次划线前要灼烧,②冷却后从上一区划线末端开始划,③首尾区不重叠(任选两项)
(2)NaNO3? 尿素
(3)甲同学只涂布了两个平板,实验数据说服力不够 丙同学其中一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太远,说明操作过程出现错误,数据缺乏正确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纤维素酶在植物细胞工程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认为在下列哪种生物体中提取纤维素酶比较合理?
[? ]
A.发酵酵母
B.在腐木上生长的霉菌
C.高等植物细胞
D.白蚁体内的鞭毛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
[? ]
A.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
B.对比分析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
C.没必要放入未接种的培养基
D.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槐叶萍是一种原产于巴西的水生植物,侵入澳大利亚后,每2.5天数量增加一倍。到1978年,仅在昆士兰湖就有400平方千米的湖面被覆盖,重量达5000吨。1980年引进了专食槐叶萍的象鼻虫,4个月后,该地的槐叶萍仅剩1吨。下列就上述事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这是对外来物种的入侵进行生物防治的成功事例
B.槐叶萍和象鼻虫在进入澳大利亚初期,种群数量都会呈现“J”型增长
C.开始时,槐叶萍种群数量爆发的原因是没有天敌
D.可以预期,一定时间后,槐叶萍会在澳大利亚消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连线题 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

据图回答:
(1)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_______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__________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
(2)分析发现,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________的结果。
(3)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滴,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可能的是________(单选)。
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
B.水体溶解氧较高
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
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
(4)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

参考答案:(1)磷脂? ?ADP+Pi+能量→ATP
(2)自然选择
(3)B
(4)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