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某人持续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下图为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血糖和血液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的测定值。下列相关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AB段下降是由于脂肪酸进入细胞
B.DE段主要依赖于脂肪酸的分解供能
C.EF段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D.CD段胰岛素分泌增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CD段下降,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供能;AB段下降是由于脂肪酸进入细胞转化为糖;DE段仍主要依赖于糖的分解供能;EF段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B.如果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效应器为图中的内分泌腺(含神经末梢)
C.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受④过程的调节
D.如果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减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胰岛不受垂体的控制,C错误。如图大脑皮层通过控制下丘脑控制内分泌系统,A正确。内分泌腺可作为反射弧中的效应器,B正确。甲状腺激素增多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D正确。本题选C。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神经体液调节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激素种类多,但是含量极低
B.激素必须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
C.激素虽然不组成细胞结构,但能提供能量
D.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有: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并且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激素只能调节细胞的代谢,并不能提供能量,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了激素调节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唾液有艾滋病病毒,所以用艾滋病人吃过的碗筷可以感染艾滋病
B.艾滋病是免疫缺陷病,由HIV引起的,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C.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
D.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一般马上发病,症状明显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不通过唾液传播;艾滋病是免疫缺陷病,由HIV引起的,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所以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一般不会马上发病,处于潜伏期。
考点:考查艾滋病的知识。
点评:难度较小,理解艾滋病的原因和致病机理。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为毛细血管壁、2为红细胞、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据图判断,列说法正确的是

A.3和5的成分有区别,3中有血红蛋白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C.5是呼吸作用的场所
D.3和5中成分及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血浆的成分,A错误;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主动运输来完成,B错误;细胞呼吸发生在细胞内,C错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成分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