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基因D和d和T、t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不同情况下,下列叙述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A.进行独立遗传的DDTT和ddtt杂交,则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B.后代的表现型数量比为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DdTt和ddtt
C.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中的胚的基因型为DdTt
D.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经秋水仙素诱导得到的多倍体
E.自交后代仍然会发生形状分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进行独立遗传的DDTT和ddtt杂交,则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后代的表现型数量比为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DdTt和ddtt或Ddtt和ddTt;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中的胚的基因型为DDtt; 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经秋水仙素诱导得到的多倍体,基因型是DDddTTtt,自交后代仍然会发生形状分离。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与白眼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分析,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A—a)位于什么染色体上,哪种性状为显性性状,控制红眼与白眼的基因(B—b)位于什么染色体上,什么性状为隐性性状?

A.常、灰身、X、白眼
B.X、灰身、常、白眼
C.常、黑身、X、红眼
D.X、黑身、常、红眼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据图可知,雌性中灰身:黑身3:1,雄性中灰身:黑身3:1。说明该对性状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是显性。雌性中没有白眼,说明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其中红眼:白眼3:1,说明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孟德尔第二定律表现在:
A.有丝分裂中
B.第一次减数分裂中
C.第二次减数分裂中
D.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了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眼皮的单双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所决定的,某男孩的双亲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他的基因型及父母的基因型依次是
A.aa、AA、Aa
B.Aa、Aa、aa
C.aa、Aa、Aa
D.aa、AA、AA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的传递,解答时可以从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以及它们控制的性状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方面来切入。父母都是双眼皮,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可以确定双眼皮为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单眼皮为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父母都是双眼皮,基因均为Aa,因此控制单眼皮的隐性基因为a。单眼皮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 。遗传图解如图: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白粒玉米自交系与黄粒玉米自交系进行杂交得F1全是黄粒玉米,F1自交所结果穗上同时出现了黄色子粒和白色子粒。对F2出现两种颜色不同的子粒的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A.由于F1是杂合子,其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
B.F1能产生两种雄配子和两种雌配子,受精作用后产生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后代
C.F1黄粒玉米包含有白色玉米的隐性基因,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后,受精作用中两隐性基因纯合而出现白色子粒性状,因而出现了两种不同颜色的子粒
D.玉米的黄色对白色为显性,F1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因而产生了白色子粒性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白粒玉米自交系与黄粒玉米自交系进行杂交得F1全是黄粒玉米,判断黄粒显性;F1自交所结果穗上同时出现了黄色子粒和白色子粒,判断F1为杂合子,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A正确;设F1基因型为Aa,产生的雌雄配子都是2种:A:a=1:1;后代有AA,aa,Aa 3种基因型,黄粒和白粒2种表现型,B正确;F1产生的雄配子a和雌配子a结合为受精卵aa,发育为白粒,C正确;F1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形成A和a2种配子,雄配子a和雌配子a结合为受精卵aa,发育为白粒,不是基因重组,D错。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