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使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在细胞识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C.用蛋白酶处理后的生物膜通透性不会发生改变
D.细胞膜及各种细胞器的膜可以相互转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生物膜具有流动性指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可以再一定范围内移动的,故 A正确。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免疫、润滑等作用,故B正确。用蛋白酶处理后的生物膜后,蛋白质被水解,结构变了,细胞膜的功能自然也会改变,故C错误。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及各种细胞器,他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生物膜分子结构模型的探究历经了100多年的时间,目前仍在研究之中。在这期间,无数科学家积极投身该项研究之中并各自取得一定的进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世纪末,欧文顿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最终推测膜上含有蛋白质
B.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抽提出蛙红细胞内所有脂质,最终确定膜上的磷脂为双层
C.1959年,罗伯特森获得细胞膜“暗—亮—暗”的电镜照片,认为蛋白质分布于膜两侧
D.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膜上所有磷脂和蛋白质都是运动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19世纪末,欧文顿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脂溶性物质比不能溶于脂的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错误;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抽提出人红细胞内所有脂质,最终确定膜上的磷脂为双层,B错误;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认为大部分的蛋白质是可以流动,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分子结构模型的探究历程,意在考查考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所有的核苷酸分子中都含有相同的
A.核糖
B.脱氧核糖
C.含氮碱基
D.磷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核苷酸的组成。核苷酸分子包括五碳糖、磷酸、碱基组成。五碳糖分为核糖和脱氧核糖,AB错;碱基分为A、G、C、T、U五种,D错。C正确。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在植物体内,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和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分别是
A.C和蛋白质
B.O和蛋白质
C.C和水
D.H 和糖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记忆性知识。生物大分子都是以C链为骨架生命活动离不开C元素;基本元素C,H,O;蛋白质在干物质中含50%以上。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关于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分布很广泛,各种生物中均含有
B.真核细胞的分泌蛋白是由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
C.所有细胞的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密切相关
D.病毒无细胞结构,但其蛋白质也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核糖体分布很广泛,但不是各种生物中均含有,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故A错误;真核细胞的分泌蛋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故B错误;原核生物没有核仁,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故C错误;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所以病毒的蛋白质是在其寄生的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核糖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