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下图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

A.①→②
B.③→④
C.②→①
D.④→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细胞间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使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所以B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纤维素和雄激素的化学成分分别是
A.糖类、脂质
B.蛋白质、糖类
C.脂质、糖类
D.脂质、蛋白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对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主要是对症治疗以及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未研制出疫苗。专家支招防范禽流感措施之一是禽肉蛋煮熟煮透后再食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H7N9型禽流病感毒可以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来培养
B.该病毒持续高温下遗传物质DNA会变性失活,不再有侵染能力
C.患者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免疫反应
D.治疗时不能使用抗生素,但可以给患者口服抗病毒的干扰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H7N9型禽流病感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H7N9型禽流病感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患者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二次免疫反应;干扰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若口服会被消化酶分解。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病毒和免疫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以H7N9型禽流感为背景,考查病毒和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迁移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图表示兴奋的产生和传递的过程,下面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b处的神经递质分布在组织液中,突触的形成有助于兴奋的传递
B.从图中可看出,c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到a处引起其兴奋
C.兴奋部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产生原因是细胞膜在受到刺激后通透性发生改变
D.b处的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的,经过突触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分布在组织液中,突触的形成有助于兴奋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具有单向性,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传递,所以c处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a处;兴奋部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产生原因是细胞膜在受到刺激后通透性发生改变;b处的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的,经过突触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一般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解旋酶 ④二氧化碳 ⑤唾液淀粉酶 ⑥甲状腺激素 ⑦乙酰胆碱 ⑧尿素 ⑨胰岛素
A.②③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⑤⑦
D.③⑤⑥⑧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
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解旋酶属于胞内酶,存在于细胞内,在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起作用;唾液淀粉酶是消化酶,由于唾液腺细胞合成并分泌到外界环境中;所以①③⑤一般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
考点:人体内环境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人体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人体体液相关组成的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