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局部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中液体的pH能保持稳定,与其含有HCO3-和HPO3-有关
B.③中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C.①中液体有蛋白质,④中液体没有蛋白质
D.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③中的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体内环境指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双向渗透,组织液也可渗透进入淋巴,淋巴回流到血浆。动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这两种调节协调作用,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①是血浆,pH在7.35——7.45之间,在缓冲溶液的作用下能保持稳定,所以A正确。③中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能通过体液运输,刺激呼吸中枢,所以B正确。①中液体有蛋白质即血浆蛋白,④即淋巴中也有蛋白质,所以C不正确。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③中的低,所以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才能扩散到组织液中,所以D正确。
考点:内环境
点评:本题以人体局部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图是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液体。则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A.③
B.④
C.②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毛细血管壁内侧与血浆相接处,外侧处在组织液中,故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内环境,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a、b、c三种物质对生物的生理活动都有重要的维持和调节作用,缺少时会引起疾病,其中a大多数从食物中摄取,b、c由生物体活细胞中产生,但有些b是脂质,少数c是RNA。由此可判断a、b、c依次是
①激素;
②CO2;
③酶;
④维生素
A.①③④
B.④①③
C.④①②
D.③④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维生素在人体内几乎不能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而活细胞都可产生酶,酶的本质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激素在某些内分泌细胞中产生,其成分有些是蛋白质,也有些是类固醇,还有些为氨基酸衍生物。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3是血浆、4是细胞内液、5是组织液,请据图判断下列说说法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是有区别的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是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C.图中CO2最高的部位是5
D.2处中的O2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O2浓度高于4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图中1是毛细血管壁细胞,2是红细胞,3是血浆,4是细胞内液,5是组织液,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主要分布在皮肤,黏膜和细胞表面,A错误。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B错误。产生CO2的部位,是CO2浓度最高的部位,CO2是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图中的4,C错误。2中的氧气达到4首先出红细胞膜,穿过单层膜,然后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这一过程氧气要进入血管壁细胞,再从血管壁细胞出来,过2层膜,再通过单层细胞膜进入4,共穿过4层膜。2是携带氧气的结构,是氧气浓度最高的场所。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的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A.大脑皮层
B.下丘脑
C.垂体
D.脊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所以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考点:体温调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