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ATP的A、T、P分别代表
A.胞腺嘧啶、腺嘌呤、磷酸基
B.胸腺嘧啶、3个、磷酸基
C.腺苷、3个、磷酸基
D.腺苷、3个、腺嘌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T代表3个;故选C。
考点:ATP的结构简式。
点评:试题相对简单,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2009年2月9日,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卫生中心研究所杰纳斯?雷克研究小组认为,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气泡”让肿瘤与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交流,并改变这些内皮细胞的行为。这些微泡在离开肿瘤组织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当微泡与内皮细胞融合,它们所携带的这些“癌症蛋白”就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这些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并为它们提供生长所需营养。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癌症蛋白”是信息分子,其作用过程也是细胞间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
B.微泡与内皮细胞能够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癌症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有关
D.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与细胞分裂有关,而与细胞的分化无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癌症蛋白”能促进新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说明与细胞分化有关,D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甲(〇)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右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B.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C.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D.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甲在细胞外浓度高,乙在细胞内浓度高,乙进入细胞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应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的参与故A正确。乙运出细胞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可能通过自由扩散即可,故B错误。甲进入细胞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应是被动运输,不需要能量,故C错误。甲运出细胞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应该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现有一瓶葡萄糖溶液,内有适量的酵母菌,经检测瓶中放出的co2的体积占吸收O2之比是5比3,这是因为
A.有1/4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B.有1/3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C.有1/2的酵母进行有氧呼吸
D.有2/3的酵母进行有氧呼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反应式和计算。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1? 6? 6
0.5? 3? 3
C6H12O6→2酒精+2CO2+能量
1? 2
1? 2
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2,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答案选B。
考点:细胞呼吸的反应式和计算。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几个时期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期与丙期细胞内染色体含量相等
B.丁期的母细胞有4条染色体
C.甲期的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
D.丙期是观察辨认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过程特点:
1、分裂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2、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两失两现)
3、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 ?(形数清晰赤道齐)
4、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点裂数增向两级)
5、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两现两失)
A.乙期(前期)与丙期(末期)细胞内染色体都为4条;正确。
B.丁期(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为8,则母细胞有4条染色体;正确。
C.甲期的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8个DNA,8条染色单体;正确。
D.甲(中期)染色体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辨认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错误。
考点:有丝分裂的特点。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