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右表。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由

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
B.抗性个体RR:Rr=1:1
C.RR个体数量增加,rr个体数量减少
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环境对基因频率的影响。由表格可知rr个体不抗药,因此在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的条件下rr个体不能存活,同时RR个体虽然对灭鼠灵具有抗性,但其对维生素K高度依赖,其数量也会大量下降,Rr个体既对灭鼠灵有抗药性,又不完全依赖维生素K因此其数量会大量增加,因此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图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D.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图中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图中B表示自然选择;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相互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某群体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有2000个、2000个和6000个,则A的基因频率是
A.0.7
B.0.3
C.0.6
D.0.35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A的基因频率=A基因数目/ (A基因数目+a基因数目)=(2000×2+2000)÷[(2000+2000+6000)]=0.3.故选B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各项与下图曲线不相符合的是

A.纵轴:肌细胞中ATP含量; 横轴:氧气浓度
B.纵轴:种群在无限环境中的增长速率: 横轴:时间
C.纵轴:人体内组织细胞中酶的活性;横轴:环境温度10~30℃
D.纵轴:基因A的基因频率;横轴:Aa连续自交代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细胞有氧呼吸增强,释放的能量增多,肌细胞中ATP含量上升。故A不正确。种群在无限环境中的生长,表明其环境容纳量足够大,因而增长速率能保持不变。人是恒温动物,不因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出现大幅度改变,所以环境温度10~30℃时,人体内组织细胞中酶的活性基本不变。Aa连续自交,其后代基因型频率会改变,纯合体比例变大,因没有淘汰,所以其后代基因的频率不会改变。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普氏野马是目前地球上惟一存活的野生马。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精心挑选出了两个家族的25匹普氏野马放归到自然环境中去。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根据以上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
B.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还是一个种群
C.野外的普氏野马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其某些基因的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
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了生殖隔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中,分清基因频率和基因突变频率,基因突变频率与外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如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等有关。野外的诱变因素不定,不能预测基因哭变频率如何变化。B项中,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分布区域不同,已经产生了地理隔离,不尾于一个种群。C项中,自然选择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项中,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仅存在地理隔离,还没有产生生殖隔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