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液体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B.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
C.液体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D.细胞2的种类最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a淋巴、b血浆、c组织液。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A错误,血浆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O2;B正确。组织液中含有激素、氧气、养料等,但消化酶存在于消化道中,属于外环境;C错误。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的种类最多;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外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能力,注重学生的重点知识的过关。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下降
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元分解,加速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C.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元均可以分解成葡萄糖
D.胰岛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有人吸入空气中的花粉以后,会引起鼻炎或哮喘。这是因为
A.此人免疫反应迟钝
B.此人免疫反应强烈
C.花粉使鼻黏膜损伤
D.花粉破坏了嗅神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胰高血糖素不能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B.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后,无需消耗能量即可经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
C.胸腺激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D.所有的神经递质都是有机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具有调节作用,不能为靶细胞提供能量;A正确。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后,经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属于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激素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相应的酶分解而灭活;C正确。神经递质一般是小分子有机物;D错误。
考点:激素和神经递质。
点评:此题容易混淆,基本知识必须扎实,易混知识必须区分清楚。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胆碱是怎样使突触后膜去极化的?
A.带正电的乙酰胆碱分子进入突触后膜
B.引起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增加
C.引起突触后膜对K+通透性增加
D.引起突触后膜对各种小离子(正离子)通透性增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在神经与肌肉之间传递兴奋的物质就是乙酰胆碱,它是一种神经递质。突触前膜是神经元轴突的末梢,突触后膜有可能是肌肉细胞的,也可能是另一个神经元的,也可能是腺细胞的。突触后膜和突触前膜之间有一个突触间隙,在这个突触间隙中有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这些递质又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在一起。如果一个冲动传过来使得突触前膜的兴奋性发生改变,使它去极化了,结果就会使得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到间隙,递质就和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可以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的递质结合,这个递质可以是乙酰胆碱分子。每一个突触小泡里包含许多乙酰胆碱分子,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前膜时,细胞膜外的Ca2+就会进人,从而使突触小泡逐渐移到突触前膜,并且释放递质。受体与释放的递质结合之前,受体的通道是关闭的;与递质结合以后受体的通道就会打开,这种通道叫做化学依赖型通道。它一旦结合某些化学分子以后,通道就会打开。打开后就会使Na十内流,使突触后膜的兴奋性发生改变。递质不能一直存在于突触间隙中,如果一直存在,就会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许多杀虫剂就是使本来可以让递质失活的乙酰胆碱酯酶失活,结果使递质不能被分解,所以就会持续性地向突触后膜发出信号,传导兴奋,这样就会使害虫致死。正常情况下,递质释放一段时间后,就会被乙酰胆碱酯酶分解。所以传递给突触后膜的兴奋不是持续的,是一次一次的。选项A是不对的,乙酰胆碱分子不进人突触后膜。选项B只对了一半,因为先是Na十内流,然后K+就外流,这个通道不是特异性对某一种离子的,而是结合上受体它就会开放。开放有一定的时间性,如果外边Na+浓度高,Na+就会内流;里面K+浓度高,K+.就外流。所以,膜的去极化和复极化是由同一个通道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突触后膜没有选择性,一旦打开以后完全是靠浓度梯度使有的离子内流,有的离子外流。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