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每个DNA分子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每个DNA分子中,都是碱基数等于磷酸数等于脱氧核苷酸数等于脱氧核糖数
C.一段双链DNA分子中,若含有30个胞嘧啶,会同时含有30个鸟嘌呤
D.每个脱氧核糖均只与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相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一般情况下,双链DNA分子中,A=T,G=C,每个脱氧核苷酸都是由磷酸、脱氧核糖、碱基组成,每个DNA分子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每个DNA分子中,都是碱基数等于磷酸数等于脱氧核苷酸数等于脱氧核糖数,一段双链DNA分子中,若含有30个胞嘧啶,会同时含有30个鸟嘌呤, 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形成的磷酸二酯键,所以每个脱氧核糖连接两个磷酸基团,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细胞的基因编码区中不存在非编码序列
B.与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相对应的DNA片段位于编码区的内含子中
C.根瘤菌和酵母菌基因结构中都不含内含子和外显子
D.内含子是编码区中不能转录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图为某种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比例为l:2
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
D.④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图中①是有丝分裂的后期,②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③是有丝分裂的中期④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⑤是分裂间期;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比例分别为为l:1、l:2、l:2,A项错误;细胞①、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②产生的子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B项错误;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⑤→③→②→①,C项错误;④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增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说明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的是
A.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B.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
C.间期的时间长短不同
D.染色体的活动规律不同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的是:在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植物细胞是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是两组中心粒移向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在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细胞是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是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成两个子细胞)。
考点: 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区别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区别,有一定难度。细胞分裂间期时间的长短与生物的种类、部位和外界环境有关,没有动植物之间的本质区别;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是一致的,没有活动规律的区别。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常温下的喜马拉雅兔是白毛。如果在兔背上剥去一块白毛,并在该处放上一块冰,结果长出黑毛,原因可能是
A.染色体变异
B.显性基因被除去
C.基因型改变
D.环境对表现型有影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