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肾上腺素是临床上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某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进入突触间隙,可以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也可以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多数最终又被突触前膜摄取,并贮存在突触小泡中,实现多次重复利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敏性休克是特异性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的疾病
B.肾上腺髓质所分泌肾上腺素可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C.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肾上腺素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D.上述事实表明机体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的,可以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肾上腺素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肾上腺素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上述事实表明机体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而过敏性休克是特异性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以肾上腺素为素材,综合考查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血糖消耗速率,b表示血糖补充速率
B.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C.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D.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血糖较长时间内会维持稳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横坐标为胰岛素浓度,胰岛素是唯一一种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其含量越高血糖消耗速率越快,所以b表示血糖消耗速率;胰岛素对胰高血糖素有抑制作用,所以a表示血糖补充速率,故A错误。随着曲线a的下降,血浆胰岛素增多,而胰岛素的作用是抑制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故B错误。胰岛素能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使血糖含量迅速下降,导致曲线b上升,故C正确;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血糖补充速率是1mg/kgmin,血糖消耗速率是3.8mg/kgmin,所以血糖浓度不能维持相对稳定,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胰岛素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蚂蚁运动时能把一种物质分泌到地面上,使后来的蚂蚁能沿此路线往返。蚂蚁分泌的这种物质是
A.性外激素
B.信息激素
C.保幼激素
D.蜕皮激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在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骨骼肌战栗?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较为寒冷,所以为减少热量散失,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战栗产生热量,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代谢,答案D。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结果如下图。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A.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不同
B.吲哚乙酸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
C.使扦插枝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相同
D.本实验可以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的对照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项错,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则吲哚乙酸的浓度是自变量,月季插条生根的数量是因变量,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相同;B项对,由于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所以吲哚乙酸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抑制插条生根;C项错,根据生长素生理作用的曲线图可知使插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不一定相同;D项错,本实验应设置空白对照组,即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根据图像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