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病毒感染人体后,机体先通过细胞免疫阻止病毒播散,再通过体液免疫来彻底消灭
B.吃一些含卵磷脂较丰富的食物有利于减少脂肪在肝脏中的积累
C.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的血流量增大,以增加热量的供应
D.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肌细胞、小肠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共有的内环境是
A.血浆
B.淋巴
C.组织液
D.细胞内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对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依靠神经调节
B.只有激素调节
C.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
D.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主要通过循环系统来完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的有关内容。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C正确。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环境稳态的内容是
A.温度
B.酶
C.pH值
D.渗透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体现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无论是细胞内的酶还是消化道中的酶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人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大增而pH基本不变,对此现象不正确的解释是
A.血浆中有多种物质如HCO3-、HPO42-能起缓冲作用
B.从乳酸上解离下来的H+能与HCO3-作用生成H2CO3
C.H2CO3分解成的CO2可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成CO2和H2O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二氧化碳和氧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氧气经肺泡结构后进入血管,通过毛细血管壁,经由组织液进入细胞发挥作用,血浆与组织液均为液体,能溶解部分氧气,同样二氧化碳,从细胞中呼出后,经组织液进入淋巴管,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管。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大增而PH基本不变,这句话对的。剧烈运动时,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会使PH值略微下降,但不会超过7.35~7.45这个范围,主要是因为人的血浆中存在缓冲液,乳酸与碳酸氢盐发生反应,生成乳酸盐和碳酸,乳酸盐由肾脏排出,而碳酸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考点:血浆PH值的维持
点评: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都能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的稳定,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