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有
A.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
B.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
C.间期结束时DNA数目加倍
D.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动物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相同,不同点有两个:第一,在前期,动物细胞的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第二,在后期,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使细胞溢裂成两个子细胞。A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面的曲线以及说明中,不正确的是1代表典型的阳生植物,2代表典型的阴生植物,α表示植物在黑暗中细胞呼吸放出CO2的量,β表示光补偿点(即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等于细胞呼吸放出CO2的量时的光照强度)

①.I?②.Ⅱ?③.Ⅲ?④.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相比,其一是光补偿点不一样,即阴生植物达到光合速率对于呼吸速率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较阳生植物低,因此曲线A、B错误;其二是阳生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光照强度较阴生植物高,因此可以排除D。所以C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某实验小组检测了一些设定条件下育有植物的温室中C02的变化量,结果见表中数据,该结果能在下列哪些方面做出判断
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植物的代谢活动。由表格可知实验中的自变量为温度,因此该实验探究了温度对于植物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①错误,②正确。该实验观察对象为温室内CO2的变化量,体现了葡萄糖等有机物的变化量,③错误。25 cC下光合作用最强,30 cC下呼吸作用最强,可以说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适宜温度范围,④⑤正确。表格中没有出现某一温度下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或细胞呼吸,⑥错误,因此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在兔子的细胞核中,如果单倍体DNA重量为4×10-12g,那么在第一次有丝分裂前期时,其合子DNA重量为
A.4×10-12g
B.8×10-12g
C.1.6×10-11g
D.3.2×10-11g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兔子是二倍体生物,其单倍体DNA含量为4×10-12g,则兔子DNA重量为8×10-12g。在有丝分裂间期,DNA进行复制,其含量加倍,所以有丝分裂前期时,其合子DNA重量为8×10-12g×2=1.6×10-11g。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把带有叶子的枝条插在水中,在暗室里放置两天。用打孔器在取下的叶子上打圆片。把叶子圆片分为两等份,背面朝向液面,一份放在水中,另一份放入5%的葡萄糖溶液中,并让叶片漂浮在液面上,继续在暗室里放置两天;然后把这些叶片放入温水中几分钟后取出,再放入70℃的90%乙醇中浸泡1h以上;取出叶片放入水中漂洗,再浸入碘液中几秒钟后取出,用蒸馏水洗去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浮在水面上的叶片呈白色或浅黄色,而浮在葡萄糖溶液液面上的叶片呈蓝色。原因是
A.实验前,叶子已储存了淀粉
B.实验前,叶子已储存了葡萄糖
C.实验前,叶子已发生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D.实验时,叶片吸收了葡萄糖,并使之转变为淀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所以实验时叶片吸收了葡萄糖,并使之转变为淀粉,所以D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