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有关植物叶绿体的成分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吸收光的色素位于基粒上,转化光能的色素位于基质中
B.得到电子后的某些叶绿素a,即成为强氧化剂,能使NADPH变成NADP+
C.水的光解部位在基粒,水解ATP和NADPH的部位在基质
D.光能转化为电能后,能使某些叶绿素b不断得到电子和失去电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叶绿体色素全部分布于基粒,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可将NADP+转化为NADPH,其失去电子后能将H2O分解。光能转化成电能后,能使少数叶绿素a不断得到到或失去电子。所以A、B、D均错误。将水分解的光反应在基粒发生,利用ATP和NADPH的暗反应在基质中发生。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关于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杂种植物的培育中
B.若番茄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含有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细胞内含有m+n条染色体
C.过程②结束后,需要淘汰自身融合的细胞
D.过程③不存在细胞分裂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该过程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其很多理论、技术问题未解决,距离推广应用有一定差距;A错误。“番茄—马铃薯”细胞具有两个细胞的染色体,有m+n条染色体;B正确。过程③结束后,需要淘汰自身融合的细胞,筛选出番茄—马铃薯杂种细胞;C正确;过程③进行有丝分裂,在末期形成新的细胞壁,标志着原生质体融合成功;D错误。
考点: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是学生提升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的较好选择。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图表示一个细胞进行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以及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变化?②两条曲线重叠的各段,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一个DNA分子?③在MN段,每个细胞内都含有和体细胞相同数目的DNA?④在IJ段,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①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的变化;错误。?
②两条曲线重叠的各段,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一个DNA分子;正确。
③在MN段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内都含有和体细胞相同数目的DNA,区别在于无同源染色体;正确。?
④在IJ段,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正确。?
考点:减数分裂的过程,染色体数目以及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
点评: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某植物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为20℃~30℃。研究人员为了筛选耐高温优良品种,利用同一植株的茎尖细胞通过组织培养获得HA、HB、HC三个品系进行了实验。下表为温度对各品系光合速率的影响,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适宜温度条件下,HB品系光合速率最高
B.实验条件下,耐高温性较好的是HB品系
C.20℃时,不同品系光合速率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突变
D.实验温度对三个品系植物的光合速率的影响不一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适宜温度条件下,HB品系光合速率为20.32umol·g-1·h-1最高,A正确;实验条件下,高温对HA品系影响最小,所以耐高温性较好的是HA品系,B错;组织培养过程中涉及有丝分裂,生物变异的可能是基因突变,所以,20℃时,不同品系光合速率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突变,C正确;根据表格中的变化数据,说明实验温度对三个品系植物的光合速率的影响不一样,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他取A、B、C、D四株都有5张叶片的小白菜,用直径1cm的打孔器打取小叶圆片各10片,并设法抽去气体使之下沉,置于光下。取100mL三角瓶5个,编号1~4,按下表操作(光照、温度相同且适宜)并记录结果。下列对此不太理想的实验结果的评价中不合理的是

A.抽气的程度控制不够严格
B.NaHCO3浓度的差异使液体的密度差异过大,影响叶片的上浮效果
C.实验材料本身存在的差异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D.制备的叶圆片在投入三角瓶之前未放于黑暗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实验。NaHCO3浓度的差异影响的是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浓度大的光合作用速率快,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氧气多,叶片上浮的多。除B项外题中描述的其他因素都是造成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