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⑥上图所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骨骼肌均为效应器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图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肾上腺素,e是抗利尿激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要增加产热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要增加,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①②正确;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③错;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抗利尿)激素,④正确;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来调节体温,⑤错;⑥上图所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皮肤、骨骼肌均为效应器,肾上腺不是效应器,⑥错。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抗体属于
A.免疫活性物质
B.吞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免疫器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C.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神经递质的量不变,但兴奋不能传递,说明止痛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导致神经递质不能发挥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血液的pH稳态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血液中起调节作用的主要缓冲物质是
A.H2CO3/NaHCO3
B.HCl/NaHCO3
C.H2SO4/Na2SO4
D.H2CO3/NaOH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血液中起调节作用的主要缓冲物质是H2CO3/NaHCO3 ,当体内酸性物质增多时,可与NaHCO3 反应,碱性物质增多时,会与H2CO3,使血液PH维持正常范围。
考点:本题考查血液PH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恒温动物只能在一定的环境温度下生存;而变温动物,由于其身体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变温动物能在任何环境温度下生存
B.恒温动物体温的维持是建立在“产热量=散热量”原则基础上的
C.当人体处在寒冷的环境中的时候,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反应——寒颤,寒颤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D.人在发热时常常服用阿司匹林降低体温,原因是阿司匹林能够降低人体产热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不管是变温动物还是恒温动物都只能在一定的环境温度下生存;A错误。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的原因是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中;B正确。还冷刺激出现的寒颤可使机体产热增加C正确。降低体温可通过增加散热减少产热来实现;阿司匹林这种药物的作用机理知:它是通过降低产热来降温的;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知识,意在考知识的理解应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