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家禽和家畜培育过程中,通过杂交育种和人工选择作用,可以培育出适应性强的乳用、肉用或乳肉兼用的优良品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优良品种家禽和家畜的出现,可以改变原有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
B.人工选择的方向和自然选择的方向一定相同
C.在人工选择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突变
D.杂交育种把本地和引进品种的优良基因通过基因重组集中在一起,一定可以形成新的物种
2、选择题 在植物的育种工作中,选种应在
[? ]
A.F1中选,因为F1表现一致
B.F3中选,因为只有到F3才知是否为纯合子
C.F2中选,因为F2发生性状分离
D.F2中选,直至不再出现性状分离
3、选择题 下列有关育种原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培育无子西瓜利用了单倍体育种的原理
B.抗虫棉的培育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
C.杂交育种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
D.诱变育种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
4、填空题 李振声院士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是实现了小麦同偃麦草的远缘杂交,培育成了多个小偃麦品种,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遗传育种的问题:
(1)如果小偃麦早熟(A)对晚熟(a)是显性,抗干热(B)对不抗干热(b)是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在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以某亲本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F1代性状分离比为1:1,请写出此亲本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_。
(2)如果决定小偃麦抗寒与不抗寒的一对基因在叶绿体DNA上,若以抗寒晚熟与不抗寒早熟的纯合亲本杂交,要得到抗寒早熟个体,需用表现型为_________的个体作母本,该纯合的抗寒早熟个体最早出现在________代。
(3)小偃麦有蓝粒品种,如果有一蓝粒小偃麦变异株,籽粒变为白粒,经检查,体细胞缺少一对染色体,这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_________变异,如果将这一变异小偃麦同正常小偃麦杂交,得到的F1代自交,请分别分析F2代中出现染色体数目正常与不正常个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
(4)除小偃麦外,我国也实现了普通小麦与黑麦的远缘杂交。
①.普通小麦(六倍体)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为21,配子形成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
②.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分别为7和1,则黑麦属于________倍体植物;
③.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F1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由此F1代可进一步育成小黑麦。
5、综合题 Ⅰ.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有很多种。
(1)下面表示的是在4 种实验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实验条件如左下表所示(题中未涉及的均为光合作用的最适条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当光照强度为a时,实验2中对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实验4中对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在P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
(2)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多种必需的矿质元素。例如N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主要作用包括__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
Ⅱ.随着科学的发展,遗传知识与疾病的防治、禽畜生产业等领域密切相关。请完成下列有关遗传知识问题。
(1)下图表示四环素作用于病原体中某种结构而产生抗菌作用的原理。四环素影响病菌遗传信息表达过程的_________阶段。

(2)已知鸡的性别决定为ZW 型(公鸡性染色体组成为ZZ,母鸡性染色体组成为ZW)。鸡的羽毛的芦花色对非芦花色为显性(基因B、b在Z染色体上),鸡冠的玫瑰冠对单冠为显性(基因D、d在常染色体上)。芦花鸡的绒羽黑色,成羽?有黑白相间的横纹,借此可区别出雌雄。
①.在数量足够大的鸡群中,若只考虑鸡的芦花和非芦花这一对相对性状,芦花鸡的雌雄个体和非芦花鸡的雌雄个体随机相互交配,则交配的方式共有______种(只考虑基因型)。
②.现有杂合子玫瑰冠非芦花公鸡和杂合子玫瑰冠芦花母鸡交配,得到的子代中表现型为玫瑰冠芦花公鸡的概率为________,所得子代母鸡中玫瑰冠芦花鸡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③.某养鸡厂想要通过观察羽色鉴别鸡雏性别。则选用杂交的亲本的表现型分别是:公鸡________,母鸡_________,请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表示出选择此杂交组合的理由。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