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
B.血浆会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人体内任一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都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D.免疫系统对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其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的
E.内环境的稳态都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实现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体血浆中存在缓冲溶液,会中和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避免血浆的pH发生剧烈变化,故A错;内环境的成分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一种细胞的内环境不可能同时是这三种溶液,最多是两种溶液,故B错;内环境稳态是由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的,故C正确,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生理意义,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体内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体内胰岛素受体缺乏,导致血糖水平过高
C.环境温度降低,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抗原刺激,导致体内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体内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通过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使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而使尿量减少,另一方面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通过主动饮水补充水分,最终实现体内水的平衡;环境温度降低时,机体可以通过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而使产热量增加最终维持体温平衡;抗原刺激机体时,机体会调动体内的免疫系统(如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来消灭抗原,保持机体处于稳定状态;ACD都属于机体保持稳态的正常反应。而机体内胰岛素受体缺乏,将会使胰岛素无法发挥作用,结果使体内血糖浓度增加而血糖平衡遭到破坏,B项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机体内水、血糖、体温及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并做出合理判断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液体增多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①红细胞生活的环境,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血浆蛋白降低,会导致血浆中渗透压降低,进而导致血浆中的水渗出到组织液中,引起组织水肿。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点评:内环境的三种成分中,组织液与血浆中的一些成分可以相互交换,而水分的进出又与渗透压有关。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图是关于抗利尿激素调节的曲线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的关系
B.乙图表示饮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的关系
C.丙图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变化
D.丁图a点时注射的可能是抗利尿激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A错误。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B错误。随着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两条曲线的趋势变化的先后有误;C错误。注射抗利尿激素,内环境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尿素含量升高;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意在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及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O2、血浆蛋白、糖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
C.当血糖浓度过高时,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
D.当外界温度过高时,机体不分泌甲状腺激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糖原是细胞内储能物质,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增多,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仍分泌,所以C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