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取三粒质量相同的大豆种子,一粒放在黑暗中长成豆芽甲,另两粒在光下发育成植株乙、丙。测定甲、乙的鲜重和丙的干重,并与大豆种子比较,增加的重量分别为a、b、c,则a、b、c的主要增重因素分别是吸收利用了
[? ]
A.H2O、CO2、H2O和CO2
B.CO2、H2O和CO2、H2O
C.CO2、H2O、H2O和CO2
D.H2O、H2O和CO2、CO2和H2O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连线题 下图表示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下,测定植物甲和植物乙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而绘制的曲线图。图中横坐标的单位是千勒克司,纵坐标的单位是mg/(100cm2叶·小时)。已知植物甲对光的需求大些,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曲线__________(填序号)代表的植物对光的需求相对较少,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2)与根尖细胞相比,当光照强度为p千勒克司时,叶肉细胞内特有的ATP合成场所是_________。
(3)当光照强度为r千勒克司时,植物乙的总光合速率是___________,此时影响植物甲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4)当光照强度大于r千勒克司时,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__,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是________反应跟不上___________反应。
(5)当光照强度为q千勒克司时,植物乙与植物甲固定CO2的量的差值为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②? 因为曲线②代表的植物的光饱和点小于曲线①代表的植物(或曲线②代表的植物在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小于曲线①代表的植物)
(2)叶绿体
(3)(b+c)mg/(100cm2叶·小时)? 光照强度
(4)不再增加(或保持不变)? ? 暗? ? 光
(5)(b+c-d)mg/(100cm2叶·小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Ⅰ.提取叶绿素
绿色叶片
提取液→过滤液→浓缩液→叶绿素粗产品
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X应该为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Y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______________食品,否则_______________。
(4)小李想了解叶绿素粗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检测方法并写出主要步骤。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对人无害的有机溶剂(食用酒精)? 叶绿素溶于有机溶剂和应考虑溶剂对人体的影响
(2)8.0? 实验中自变量的变化应有规律和应考虑碱性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3)酸性? 由于叶绿素被破坏造成食品失绿而影响品质
(4)纸层析法,其主要步骤:①.制备滤纸条,②.画色素液细线,③.用层析液分离色素,④.观察色素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有关植物叶绿体成分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吸收光的色素位于基粒上,转化光能的色素位于基质中
B.得到电子后的某些叶绿素a即成为强氧化剂,能使NADPH转变成NADP+
C.分解水的部位在基粒,利用ATP和NADPH的部位在基质
D.光能转化为电能后,能使某些叶绿素b不断得到电子和失去电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科学家研究20℃时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随着环境温度或CO2浓度的升高,cd段可能上移
B.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少量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
D.c点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数量有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