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把变温的青蛙和恒温的小白鼠25℃移到5℃的环境中,这两种生物需氧量的变化是
A.两种动物的需氧量都减少
B.两种动物的需氧量都增加
C.青蛙的需氧量减少,小白鼠的需氧量增加
D.青蛙的需氧量增加,小白鼠的需氧量减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青蛙是变温动物,随环境温度降低,体温降低,酶活性下降,耗氧量下降,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为了维持体温稳定产热量增多,细胞呼吸加强,耗氧量增加,所以C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科学家初步研制出H5N1型禽流感疫苗,应用前必须进行动物实验检测其效果,将未感染H5N1型病毒的一群健康小鸡分为甲、乙两组,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乙组小鸡全部死亡是因为体内没有足够抗H5N1型病毒的抗体
B.乙组小鸡全部死亡是因为体内没有控制产生抗H5N1型病毒抗体的基因
C.甲组小鸡存活是H5N1型疫苗已使其体内产生足够抗H5N1型病毒的抗体
D.甲组小鸡存活最可能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知识。给A组健康小鸡注射H5N1型疫苗,A组小鸡的体内可产生一定量的抗H5N1型病毒的抗体和少量的记忆细胞;当H5N1型病毒再次进入A组小鸡体内,这些抗体和少量的记忆细胞最终会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及时将抗原(H5N1型病毒)清除。淋巴细胞中产生某种抗体的基因始终是存在的,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正确的是
A.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轴突
B.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C.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
D.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所以神经冲动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故B正确。
考点:神经调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神经调节中突触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人体内环境不包括
A.淋巴
B.组织液
C.血浆
D.细胞内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人体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都属于体液,选D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意在考查考生识记知识点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图为某人进食后的血糖含量变化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0~1小时血糖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
B.1.5~2小时进行剧烈运动,血糖含量降低的直接原因是胰岛素分泌量增加
C.2~2.5小时血糖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肝糖原分解
D.从曲线分析判断此人可能是糖尿病患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血糖平衡的调节相关知识。
A.0~1小时血糖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某人进食后,食物消化吸收进入人体内环境后引起的,而不是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导致的。所以不正确。
B.1.5~2小时进行剧烈运动,血糖含量降低的直接原因是运动消耗了大量的葡萄糖造成的,此时胰岛素分泌量应减少。所以不正确。
C.2~2.5小时血糖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肝糖原分解导致。所以正确。
D.从曲线分析判断此人的血糖在1g/L的范围内上下波动,属于正确情况,因此不可能是糖尿病患者。所以不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