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属于血浆,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②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12层磷脂分子层
D.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血浆蛋白,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比较少,A正确;②中蛋白质比较少,属于组织液,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通过渗透作用,将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向组织液中转移,组织液增多,B正确;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线粒体两层膜、肝细胞膜一层,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膜,共10层磷脂分子层,C错;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使得①中的物质仅部分进入②中,D正确。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激素调节的特点,正确的是
A.微量和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全身细胞
D.由导管运送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激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作用很大,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激素弥散于体液中,通过体液运输,但其运输不具有定向性,并不一定定向运输到特定器官;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激素一旦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考点:考查激素调节的特点。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激素调节的特点。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C.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神经递质的量不变,但兴奋不能传递,说明止痛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导致神经递质不能发挥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人体体温调节的机制是
A.只有神经调节
B.只有体液调节
C.主要是神经调节
D.主要是体液调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体体温调节主要是神经调节,辅以体液调节,维持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保持体温正常,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会引起线粒体原有功能的改变,即虽然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及电子传递但无ATP的形成。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此人
A.食量小,耗氧量低,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B.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低
C.食量大,耗氧量高,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D.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可知,有有机物的分解而无ATP的形成,造成供能不足;机体为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呼吸作用进一步加强,耗氧量增大,有机物消耗增多而使食量增大且消瘦,呼吸产热使皮肤温度升高。选D
考点:考查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