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理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使血浆的PH显著下降
B.细菌侵染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病毒侵染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
C.光反应中,得到电子后,某些叶绿素a即成为强氧化剂,使NADPH转变成NADP+
D.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增加培养基的总量可以提高该种群的k值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剧烈运动会产生大量乳酸,但由于血液中有缓冲物质调节,故血浆的pH值不会有明显变化。胞内寄生菌侵染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病毒侵染引起的免疫反应既有体液免疫,也有细胞免疫。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得到电子后,某些叶绿素a即成为强氧化剂,使NADP+转变成NADP。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b点(b点为电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表②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通过检测①的电位变化和肌肉收缩
C.可以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D.兴奋由b传导到c时
E.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F.若肌肉收缩但电表②不偏转
G.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于b点是电流表②的中点,故刺激b点时,产生的兴奋双向传导,电流表②的两极同时兴奋,故不偏转,A错;由于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特点是单向的,只能从突触前膜作用与突触后膜,故电流表①指针不偏转,故B错;b、c两点位于两个神经元上,通过突触相连接,因此兴奋从b传到c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正确;电流表②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1999年科学工作者从某些植物中提取分离出一种功能类似于动物胰岛素的植物胰岛素,该物质能很好地耐受消化酶和酸性环境,且易被人体直接吸收。最近,国家卫生部正式确认植物胰岛素为调节血糖的功效成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植物胰岛素可以口服,能免去给糖尿病患者定时注射胰岛素的麻烦
B.植物胰岛素属于抗原,进入人体后被免疫系统清除
C.植物胰岛素能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元合成
D.正常人口服植物胰岛素后,体内的胰高血糖素含量将会上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题意可知该激素属于非蛋白质类物质且是小分子有机物,不能作为抗原,抗原具有大分子性和异物性,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细胞程序性死亡
C.细胞代谢紊乱
D.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动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这两种调节协调作用,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所以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紊乱,各项生命活动不能正常进行。所以选C。细胞程序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是细胞发生了癌变。
考点:内环境的稳态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稳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的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反应和所利用的蛇毒分别是
A.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注射的是抗原,引起的反应是特异性免疫,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