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④
B.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的主要区别是葡萄糖的含量
C.与过敏反应有关的抗体存在于图中的②③④
D.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是C02和尿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图可知,①是组织细胞,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淋巴。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血浆和③组织液,A错;一般情况下,②血浆与③组织液成分的主要区别是蛋白质的含量,B错;与过敏反应有关的抗体存在于图中的②③,C错;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由于细胞的代谢,明显增加的物质是C02和尿素,D正确。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图是雌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情况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雌激素相应的受体在细胞内
B.雌激素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扩散
C.该“雌激素—受体”复合体能直接影响遗传信息的传递
D.该“雌激素—受体”复合体作用于核内DNA不需要穿过脂双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激素调节、跨膜运输、转录等过程及识图能力,难度较大。A项正确,图中很显然受体蛋白就在细胞膜内;B项正确,因为雌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类,和膜的化学本质一致,根据相似相溶原理, 过膜方式是自由扩散;C项正确,如图,复合体和DNA结合后,激活相应基因的转录,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D项错误,从图示看出, “激素—受体”复合体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并作用于核内DNA。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所在的阶段中,没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B.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C.细胞3可以直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
D.参与细胞4合成物质5的结构包括:细胞膜、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细胞1是T细胞,细胞2是B细胞,细胞3是记忆细胞,细胞4是浆细胞,物质5是抗体,①阶段是先经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②是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③是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④是二次反应,是抗原刺激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比初次反应更快,产生抗体量更多,抗体是分泌蛋白,参与其合成、分泌的结构有细胞膜、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所以D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人进入青春期后,在身体的形态、机能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变化,发生这些变化与下列哪些激素有关
①胰岛素②生长素?③性激素 ④胸腺激素 ⑤甲状腺激素 ⑥肾上腺素?⑦生长激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⑤⑦
D.④⑤⑥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还出现第二性征。生长发育这一生理效应是由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所以青春期后,身体形态、机能等方面的显著变化主要与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有关。本题还要注意生长素和生长激素不是一个概念,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
B.流感病毒的入侵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C.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代谢和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下丘脑中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则内环境成分的变化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A正确。流感病毒的入侵会引起发热、腹泻等内环境紊乱的症状;B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正确。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起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D错误。
考点:内环境稳态。
点评: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