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HIV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会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HIV病毒主要侵染人体的:
A.B细胞
B.T细胞
C.记忆细胞
D.造血干细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HIV病毒攻击人体的T细胞,由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离不开T细胞,因此人的T细胞被破坏后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某地因感染甲型H1N1流感导致一人死亡,甲型H1N1病毒是—种RNA病毒。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禽流感病毒的含氮碱基有A、G、C、T、U五种
B.禽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给禽流感预防带来困难
C.禽流感病毒主要攻击人体T细胞,感染者最终死于严重感染或癌症
D.禽流感病毒专营细胞内寄生,体液免疫对其不起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多巴胺是某些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一种递质,它会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多巴胺起作用后会被转运载体运回细胞.可卡因是一种神经类毒品,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巴胺的释放要依赖膜的选择透过性,不消耗能量
B.多巴胺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C.可卡因可阻止多巴胺回收,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D.可卡因与多巴胺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而干扰信息传递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多巴胺的释放是通过细胞膜的流动性,通过胞吐完成,此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故A错误。多巴胺与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故B错误。可卡因与突触前膜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收入细胞,导致其与后膜受体持续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故C正确。依图分析,可卡因是与突触前膜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从而抑制多巴胺的释放,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图形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如图是某人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的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摄食后1 h内,分泌物甲增多主要是促进糖原分解为血糖
B.分泌物乙中主要含有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
C.2~2.5 h分泌物乙增多,它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D.从图中可看出,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分泌物甲和分泌物乙协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图中分泌物甲能使血糖降低,分泌物乙能升血糖可知,甲是胰岛素,乙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的功能;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具有促进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的功能。可见,这两者在血糖调节中是拮抗作用。故A、B、D错误,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是对高温环境中作业的工人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肾小管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
B.体内失水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C.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人体散失的热量大于产热量
D.大量流汗后,应及时大量饮用矿泉水,以维持身体的水盐平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高温环境由于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故A错B正确;高温机体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说明产热和散热相等,故C错;汗液的成分中有水和无机盐,因此不能只引用矿泉水,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