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当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0.7时,在整个DNA分子中这种比例是
A.1.43
B.0.7
C.0.5
D.0.3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
点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
(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
(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哪种细胞的全能性容易表达出来
A.蛙的口腔上皮细胞
B.蚕豆的叶肉细胞
C.蛔虫的受精卵细胞
D.人的神经细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的潜能。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这种潜能。而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了限制,只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
考点:考查细胞全能性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细胞全能性的含义。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5.8%,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32.9%
B.17.1%
C.31.3%
D.18.7%
E.18.7%
F.31.3%
G.17. 1%
H.32.9%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5.8%,则每一条链中的G与C之和占该链的比例都是35.8%,A与T之和占该链的比例为1-35.8%=64.2%,因为T所占比例为32.9%,则A所占比例为:64.2%-32.9%=31.3%,互补链的T与该链的A相等,所占比例为31.3%,同理,互补链中的C与该链的G相等,所占比例为:35.8%-17.1%=18.7%,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碱基数目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基因突变对绝大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说法是
A.正确,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奠定了基础。
B.正确,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会导致物种绝灭。
D.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导致个体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基因突变绝大数是有害的,少数是有利的;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选A。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点。
点评:试题相对简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干细胞是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下图表示干细胞的一些活动(数字表示过程)。

下面对于干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表示增殖过程,②表示分化过程,③表示生长过程
B.②、③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有些基因要丢失,所以无法全部表达
C.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过程①
D.如果该干细胞是骨髓造血干细胞,b、c为淋巴细胞,则它们成熟的场所都是骨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通过对图中a、b、c三种细胞与干细胞的比较可以看出,过程①、②、③分别是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该过程基因并没有丢失。B细胞和T细胞的都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但它们成熟的场所不同: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细胞增殖(过程①)中要进行DNA的复制,基因突变常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