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19世纪的细胞学说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B.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二氧化碳
C.1972年桑格和尼尔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D.1926年萨姆纳用丙酮作提取液获得了脲酶结晶,并证明了脲酶是蛋白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一般地说,物质进出细胞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等5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主动运输消耗能量
B.只有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C.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中物质都要穿越至少两层磷脂分子层
D.人体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方式包括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B错误。胞吞和胞吐都不穿过膜,C错误。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是主动运输,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附近聚集着很多细胞器,这种细胞器是
A.核糖体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质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植物细胞分裂的末期,细胞板的形成与高尔基体的功能有关。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餐桌上黄豆生的豆芽菜比黄豆本身更受欢迎,原因是
A.豆芽菜中的蛋白质比黄豆中含量高
B.黄豆长成豆芽莱的过程中有机物的种类增加了
C.1公斤的黄豆能生成5公斤的豆芽菜,营养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D.豆芽莱中的叶绿素含量比黄豆中的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黄豆长成豆芽(不含叶绿素)过程中,消耗有机物的,所以有机物含量减少,但种类增加.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2009年春夏之交,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下列关于甲型H1N1病原体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甲型H1N1病原体能够独立代谢
B.甲型H1N1病原体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甲型H1N1病原体只有一种核酸
D.甲型H1N1病原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病毒。甲型H1N1病原体属于RNA病毒,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其生命活动的完成必须依赖细胞,A错误。病毒不具有核糖体,B错误。甲型H1N1病原体只含有RNA,C正确。病毒不能进行细胞呼吸,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