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用32P,35S(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在DNA中找到32P,而不能找到35S,此实验不能说明
A.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DNA能自我复制
C.DNA是遗传物质
D.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干细胞是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下图表示干细胞的一些活动(数字表示过程)。

下面对于干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表示增殖过程,②表示分化过程,③表示生长过程
B.②、③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有些基因要丢失,所以无法全部表达
C.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过程①
D.如果该干细胞是骨髓造血干细胞,b、c为淋巴细胞,则它们成熟的场所都是骨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通过对图中a、b、c三种细胞与干细胞的比较可以看出,过程①、②、③分别是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该过程基因并没有丢失。B细胞和T细胞的都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但它们成熟的场所不同: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细胞增殖(过程①)中要进行DNA的复制,基因突变常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关于科学发现所应用的研究方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演绎法
B.萨顿观察蝗虫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
C.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
D.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构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而不是类比推理法。C错。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大肠杆菌的基因组是一个双链DNA分子,其长度约为细菌细胞本身长度的
A.5倍
B.20倍
C.102倍
D.103倍
E.106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B、C和E都不对;大肠杆菌本身长度约2000nm,其所含的DNA(基因组)分子量为2.6×109,由4×106核苷酸对组成。根据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每10个核苷酸对为3.4nm,可算得该DNA分子的长度约为1.4×106nm,因此大肠杆菌 DNA分子长度与细菌细胞本身长度之比为700或约千倍。D正确,理由如前所述。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如下图所示,用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大肠杆菌的氨基酸,然后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侵染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和母噬菌体形态完全相同,而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应含有的标记元素是

A.31P、32P和32S
B.31P、32P和35S
C.31P、32P和32S、35S
D.32P和32S、35S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噬菌体的蛋白质不会侵入大肠杆菌,只有DNA会进入大肠杆菌,DNA进入大肠杆菌后,以大肠杆菌的原料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所以新合成的噬菌体含有32P、35S,但DNA进行半保留复制,所以子代噬菌体含有31P,唯一没有32S。
考点: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子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的合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