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中错误的操作是
[? ]
A.取干酵母,加入蒸馏水,使其活化
B.配制海藻酸钠时,加热用大火,直到海藻酸钠溶化为止
C.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
D.将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连线题 乙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为:

(1)玉米秸秆经预处理后,应该选用_________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
(2)从以下哪些微生物中可以提取上述酶?________(多选)
A.酿制果醋的醋酸菌? B.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
C.制作酸奶的乳酸菌? D.反刍动物瘤胃中存在的某些微生物
(3)若从土壤中分离产生这种酶的微生物,按功能分,所需要的培养基为_________培养基。
(4)从生物体提取出的酶首先要检测________,以便更好地将酶用于生产实践。在生产糖液的过程中,为了使酶能够被反复利用,可采用________技术。
(5)发酵阶段常用的菌种名称是_________,在产生酒精时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纤维素
(2)BD
(3)选择
(4)酶的活性(活力)? ?固定化酶
(5)酵母菌? 无氧(密闭、密封等条件,合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科研人员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以研究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图2甲、乙、丙为部分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由甲图可知,固定化酯酶比游离酯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
B.由乙图可知,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
C.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酯酶一般可重复使用3次,之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明显下降
D.固定化酶的酶活力较高,主要原因是增加了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关于固定化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反应物分离
B.固定在载体上的酶可被反复利用
C.可催化一系列反应
D.酶的活性和稳定性受到限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连线题 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东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下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和应用范围的角度分析,甲图所示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曲线表明浓度为__________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酶活力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定化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酯酶一般可重复使用____次,酶活力明显下降。
(4)固定小麦酯酶不仅采用海藻酸钠直接包埋,同时用戊二醛作交联剂,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且应用范围较广
(2)3%? 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包埋不紧密,酶分子容易漏出,数量不足
(3)3
(4)酶分子很小,很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