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叙述错误的是
[? ]
A.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C.其核心是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液的纯度
D.结果都是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为某同学在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中的部分操作步骤,其中正确的是
[? ]
A.培养基中蛋白胨、牛肉膏熔化后,直接补充蒸馏水至100mL
B.用1mol/LNaOH溶液调节pH,使pH为5.0~6.0
C.加压至100kPa之前,要彻底排出锅内的冷空气
D.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后立即伸入菌液试管内挑取少量菌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2009年夏天,太湖爆发蓝藻灾害,导致水质严重恶化,无锡市因此出现饮用水荒。“无锡太湖蓝藻的爆发,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国家环保总局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从自然因素上来讲,太湖水位比往年要低,水少;另外,由于2008年是暖冬,那年4月无锡气温在20℃左右,适合蓝藻生长。但是,人为因素也非常重要,上游河流污染物排放严重,太湖湖体中的氮、磷浓度升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1)太湖蓝藻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部分游客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对此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________来判断。
(2)水位低是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之一,从本质上来看这是降低了太湖生态系统的________。而温度是通过影响细胞内_________的活性来影响蓝藻的生长。
(3)为了防止太湖水源被污染,环保部门加强对太湖上游流域沿岸工厂的监测,现怀疑某工厂是污染源之一,并对其排污口进行了检测。检测员沿河每隔100m取水样一次,共取9份并依次编号为①~⑨,已知⑤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检验员对所取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
Ⅰ.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
Ⅱ.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为三等份,编号B、C、D,其中B、c组分别添加适量的N和P,D组不添加无机盐。然后均加入等量的蓝藻,放置在阳光下若干天,再检测水样中蓝藻数量,统计数据如下表(蓝藻数量,单位:百万细胞/mm3),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通过A组数据可以判断该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_________。
②.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含量超标还是P含量超标,其中D组起_______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工厂上游和下游水域限制蓝藻增长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和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成形的细胞核(答案合理即可)
(2)自净能力(或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或稳定性)? 酶
(3)①.工厂排水口和下游河水中的蓝藻数量明显多于上游? ②.对照? P? N? 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P含量超标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水华和赤潮分别是淡水水域和海水水域长期被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而产生的,都会给水产养殖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下列生物中与产生这种现象的关系密切的是
[? ]
A.蓝藻类
B.苔藓类
C.草履虫
D.细菌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石油危机出现,越来越多的国家使用乙醇作为代替燃料,生产中玉米和麦草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燃料乙醇,已知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首先利用纤维素分解菌将纤维素分解,纤维素分解菌多分布在________的土壤中,该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包括三种成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前两种酶能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2)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配制_____培养基,该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纤维素粉作为唯一的______。
(3)经过梯度稀释后,要将样品均匀涂布在用于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在该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的特殊染料是_________,当形成菌落以后可以根据菌落周围是否产生_____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当利用涂布器涂布平板之后需要对涂布器进行_________处理。(添“消毒”或者“灭菌”)
(4)产生葡萄糖后需要用到________(微生物种类)发酵产生酒精,还可以使用______检测产物是否为酒精,该试剂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酒精反应,溶液呈灰绿色。
参考答案:(1)富含纤维素? C1酶? Cx酶? 葡萄糖苷酶
(2)选择? 碳源
(3)刚果红? 透明圈? 灭菌
(4)酵母菌? 重铬酸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