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叙述中能全面阐述细胞核功能的一项是
A.细胞新陈代谢的中心
B.遗传信息库及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C.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和复制的场所,也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对组成细胞分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激素、抗体、酶、载体蛋白发挥作用后均将失去生物活性
B.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R基的不同引起的
C.甜味肽的分子式为C13H16O5N2,则甜味肽是一种二肽
D.水稻细胞中由C、G、T、U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6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激素一经发挥作用后就会失去活性,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酶和载体蛋白可重复利用,A项错误;从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不同,B项正确;“甜味肽”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一般一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甜味肽分子中含有两个N原子,所以它只能是一种二肽,C项正确;水稻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有DNA和RNA两种核酸,故C、G即可参与脱氧核苷酸,又可参与核糖核苷酸的组成,T只参与脱氧核苷酸的组成,U只参与核糖核苷酸的组成,共6种,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组成细胞分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近年来的研究初步表明,β-AP(p-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 要病理征。β-AP是由其前体蛋白APP(一种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病理状态下异常加工而成。APP形成β-AP的过程如下图所示。根据上述信息所作的推论错误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β-AP,会产生紫色反应
B.一个β-AP分子中至少含有39个肽键
C.β-AP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引起大脑功能异常
D.β-分泌酶很可能是突变基因表达的产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β-AP(p-淀粉样蛋白)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成紫色;A正确。据图分析,β-AP分子中氨基酸=695-596-(695-636)=40,则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39个;B错误。“β-AP(p-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征”,则β-AP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引起大脑功能异常;C正确。β-AP的过程需在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的作用下将APP分解,正常的机体发生病变,很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构;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的鉴定、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计算和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蛋白质的的斐林试剂可使溶液呈紫色
B.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滴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图1是细胞中3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活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A、B化合物共有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a
B.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则A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的b
C.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B化合物必含的元素为C、H、O、N
D.图2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数量最多的也是a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可知,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其次是蛋白质(B)、糖类和核酸(C);细胞鲜重中元素含量从多到少的依次是O(a)、C(b)、H(c)、N等元素。氧元素在细胞中含量高,但分子量大,数量最多的应该是氢元素。故D错。
考点: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点评:识记细胞组成的化合物及元素组成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