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面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毛细血管的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组织水肿是组织液水分增多。毛细血管的管壁破损导致血浆蛋白来到组织液,血浆渗透压下降,更多水来到组织液,故①是。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导致血浆蛋白不足,血浆渗透压下降,更多水来到组织液,故 ②是。淋巴循环受阻导致淋巴水分回流到血浆受阻,更多水分滞留在组织液,故③是。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蛋白来到组织液,血浆渗透压下降,更多水来到组织液,故④是。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渗透压下降,更多水来到组织液,故⑤是。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工作人员如果长时间停留在高温潮湿的车间中,体温就会升高而出现中暑现象,使机体生命活动发生障碍。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人的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B.体温升高的原因是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产热增加
C.体温升高的原因是机体基本无法通过排汗和皮肤毛细血管散热
D.在上述极端环境中应采取人为的辅助方法散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某哺乳动物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元内、外K+浓度分别是140mmol/L和5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K+排出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K+流入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中,K+排出细胞是主动运输,流入细胞是被动运输
B.该过程表明,神经元兴奋时,膜两侧K+的浓度差会缩小
C.该过程表明,神经元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D.神经元细胞膜外侧,兴奋部位比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K+排出是被动运输,K+流入是主动运输,A错误。神经元兴奋时,K+排出合使两侧K+浓度差减小,B正确。静息时K+不排出,受刺激后K+排出,说明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正确。外侧兴奋时由正电位→负电位,兴奋两侧还是正电位,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冲动传导过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神经冲动传导形成原因,会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时的反应是
A.温觉感受器兴奋
B.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C.皮肤血管舒张
D.细胞内酶的活性下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时的反应时,冷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管收缩,细胞内酶活性增强,代谢增强,所以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无机盐,蛋白质,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只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钙离子是无机盐属于内环境,A属于;呼吸酶在细胞内,B不属于;葡萄糖可存在于内环境,C属于;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即在内环境中,D属于;答案是B。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