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各组生物中,其遗传物质为DNA,新陈代谢类型又相同的一组是
A.大肠杆菌和蓝藻
B.兔子和蘑菇
C.烟草与烟草花叶病毒
D.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如下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家系的是甲、丙、丁?
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的携带者?
C.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女儿,正常的几率为3/4?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B.侵染过程的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C.为确认何种物质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2P、35S共同标记一组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D.连续培养噬菌体n代,则含母链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1/2n—1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知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选用了理想的实验材料——噬菌体以及理想的技术手段——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同位素标记法区分DNA和蛋白质,利用DNA和蛋白质中所元素的区别:DNA中的P多,蛋白质中P含量少;蛋白质中一般有S,而DNA中没有S。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T2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T2噬菌体(被32P标记的主要是DNA,蛋白质也有被标记),这两组实验构成相互对照。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在噬菌体的亲子代之间,只有DNA有连续性,子代噬菌体的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的,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外面,这可以通过分别用35S和32P标记时,放射性的分布差别来判断,由于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因此,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一切条件,除模板由亲代噬菌体提供,其余均由细菌提供。D项中,经复制n次后,含32P的有2个DNA,比例为2/2n=1/2n-1。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用同位素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同位素35S标记大肠杆菌的蛋白质(氨基酸),然后进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侵染后产生的子噬菌体(10~1000个)与母噬菌体形态完全相同,而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应含有的标记元素应是?
A.31P、32P、32S
B.31P、32P、35S
C.31P、32P、32S、35S
D.32P、32S、35S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体内的只有DNA,蛋白质外壳保留在外面。DNA进入大肠杆菌后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噬菌体中有少数个体含有母链,即含有放射性32P,但所有个体均含有31P。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来自大肠杆菌,所以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均含有35S。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DNA半保留复制。
点评:本题以放射性同位素为背景,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DNA半保留复制,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难度。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完全分开
D.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后只有在沉淀物中才能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后子代噬菌体随着大肠杆菌几种在沉淀中,所以沉淀物中可以检测到32P的放射性,但不排除有一些亲代噬菌体的DNA未注入到大肠杆菌中,所以在上清液中也保留有微弱的放射性。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遗传物质的各种实验。
点评:基础题,熟悉相关的科学史以及实验思想即可正确作答。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