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果树栽培过程中为提高产量常剪去顶芽,其目的是
A.保证光合作用正常进行
B.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发育
C.促植物多开花
D.减少呼吸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果树栽培过程中剪去顶芽,解除茎的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有利于提高产量。所以B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生长素的两重性。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分析下图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B.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需穿过3个磷脂双分子层
C.甲、乙、丙维持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在有氧充足的状态下,NaHCO3与乙中的乳酸反应,使乙pH稳定在7.35-7.45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甲为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是有血液运进,在肝细胞内被消耗,所以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A正确;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需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磷脂双分子层,再穿过肝细胞膜,1层磷脂双分子层,共穿过3个磷脂双分子层,B正确;内环境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C正确;在有氧充足的状态下,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乳酸,D错。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内环境稳态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的能力以及识图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科学家发现,妇女的月经周期变化与体液中的促性腺激索的浓度变化有关。这是因为促性腺激素
A.能促进子官内膜的增生
B.是雌性激素
C.能调节卵巢的活动
D.是月经的重要成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促性腺激素会促进卵巢产生多种性激素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一定浓度的2,4-D可杀死小麦田里的双子叶杂草而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正确解释是
A.此浓度只对小麦起作用
B.此浓度只对杂草起作用
C.小麦和杂草对此浓度敏感程度不同
D.此浓度对小麦和杂草都起抑制作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2,4—D在低浓度时,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在高浓度时,它不但能够抑制生长,甚至还能杀死双子叶植物,因为双子叶植物的叶宽大平展,叶片的表面积较大,蜡质较少,幼芽裸露,所以吸收的药剂较多,幼芽易于受害。单子叶植物(如小麦)通常叶面较少,叶片直立,表面角质和蜡质也较多,幼芽为老叶所包裹,所以相对地吸收药剂量也较小,幼芽也不易受害。所以,同样剂量的2.4—D(浓度较高)能够抑制可杀死双子叶杂草,而对小麦却没有抑制生长的作用。这说明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对同一浓度的2.4—D敏感程度不同,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存在于什么
A.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和垂体
D.肾上腺和下丘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渴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而感受到体内水分变化的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中,所以B选项正确。A选项顺序颠倒,C选项是分泌细胞,垂体是内分泌腺,不可能是神经中枢,C错误,下丘脑是水平衡调节中枢,但不是渴觉产生中枢,D错误。
考点:考查水平衡调节。
点评:水平衡调节的渗透压感受器和神经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