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变异的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B.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种群
C.进化是由突变引起的
D.只要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就发生了进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变异是随机发生、不定向的
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D.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达尔文是这样解释进化如何发生的:
A.上帝决定哪个种该进化
B.适应性使某个物种留下更多后代
C.某些物种内部有进化的设计蓝图
D.环境影响造成物种的适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达尔文认为进化之所以发生是由于种内变异和自然选择。自然选择过程就是种内个体之间生存和繁殖机会的差别,即有差异地延续。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关于育种与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引起染色体变异,它突破了自然生殖隔离的限制
B.高产、抗逆性强的水稻可通过诱变育种获得
C.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二倍体西瓜雌蕊柱头培育无子西瓜新品种
D.转基因技术实质上是DNA的重组,可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得到的杂种后代具有2个亲本的染色体,引起染色体数目变异,优点是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A正确。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因此有利变异少;B错误。在没有授粉的雌蕊柱头涂上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子房正常发育成果实,因为没有受精,果实内没有种子;C正确。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优点可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正确。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诱变育种、无子果实、转基因技术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黑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A地区某个体由于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
D.甲、丙种群存在地理隔离,并且两个各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物种的相关知识。
在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能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但不是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故不正确。
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是因为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C.乙、丙是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频率不好比较。故不正确。
D.甲、丙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组成有明显差异,但两个种群的基因库组成并不是完全不同的。故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