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线题 现有两纯种小麦,一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问: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Ⅰ或Ⅱ),该方法称________,依据的变异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和④的基因组成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3)(二)过程中,D和d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时期),(三)过程采用的操作称为____________。(四)过程所作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
(4)方法Ⅱ一般从F1经(五)过程后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5)图示的两种育种方法都以亲本杂交开始,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两个亲本中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集中在F1体细胞内,继而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的同时,____________自由组合。
2、选择题 以下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突变可改变种群基因频率,但基因重组不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B.基因的自由组合和染色体数目改变均不会引起DNA碱基序列的改变
C.基因重组导致杂合体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3、综合题 已知水稻的高秆(A)对矮秆(a)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有芒(D)对无芒(d)为显性,三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请回答:
(1)现有三个纯系水稻品种:①矮秆感病有芒,②高秆感病有芒,③高秆抗病无芒。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获得矮秆抗病无芒纯系新品种,请写出育种过程。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获得矮秆无芒的新品种,科研人员设计了育种方案,如下图。

根据预期,F1植株所结种子分株保存、播种后长出的植株应既有高秆,又有矮秆。但研究人员发现有一植株所结的种子后代全部表现为矮秆,并据此推断F1植株中有纯合矮秆。通过分析,认为F1纯合矮秆植株的可能有二种原因:一是由于母本去雄不彻底,母本自交;二是由于父本在减数分裂形成花粉时,一个高秆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为了确定是哪一种原因,可以通过分析F2矮秆植株上所结种子有芒和无芒的表现情况作出判断:
①.如果所结种子表现型为__________,则原因是母本去雄不彻底,发生了自交。
②.如果所结种子表现型为__________,则原因是父本在减数分裂形成花粉时,一个高秆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4、选择题 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环境条件的变化引起生物变异是可能的
B.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C.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D.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5、选择题 下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 ]
A.重组和易位
B.易位和易位
C.易位和重组
D.重组和重组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