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光反应一定需要光
B.光反应不需要酶
C.光反应能促使ADP生成
D.光反应能将水分解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光反应需要酶,B错误。光反应能促使ATP生成,C错误。AD叙述正确,本题选AD。
考点:光合作用
点评:本题考察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光合作用的过程。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用32P标记了某植物体细胞(含3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30和30、后期60和3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染色体加倍是在后期,复制是在间期,末期是姐妹染色体平分子细胞,所以在第二次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有30条含有一条单链的标记链的DNA 分子的染色体,所以在中期染色体数为30个,含放射性同位素的染色体为30个,分裂后期染色体为60个,含放射性同位素的染色体为30个,所以B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类型,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不考虑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酵母菌的能量只来自培养液中的葡萄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甲装置有色液滴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代表了有氧呼吸速率
B.乙装置有色液滴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代表了无氧呼吸速率
C.若甲乙装置向左、右移动距离均为3个单位,则两个装置内的酵母菌共消耗葡萄糖2个单位
D.若甲乙装置液滴均不移动,则表明酵母菌无生命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装置甲装有NaOH溶液用来吸收呼吸放出的CO2,因此装置1中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有氧气的消耗,进行了有氧呼吸,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代表了有氧呼吸速率,A正确;装置乙用等量水来代替NaOH溶液,在无氧时,有色液滴向左移动的数值可表示无氧呼吸速率,B正确;分解等量的葡萄糖,酵母菌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的1/3,C错误;甲乙装置液滴均不移动,则表明酵母菌不进行呼吸作用,无生命力,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类型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图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表示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可知③都是自由扩散,②是协助扩散,①④是主动运输,①表示从细胞中出去,④表示进入细胞,而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且从膜外进入膜内,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由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方式a为协助扩散
B.方式a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方式b是植物吸收水分的方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图示可知,方式a为自由扩散,既不要载体的协助,也不需要消耗能量;方式b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植物吸收水分的方式为自由扩散。ABD错,C正确。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