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减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环境温度降低,机体耗氧量增加,A错误。人体恒温酶活性不变,D错误。代谢加快尿量增加,C错误。本题选B。
考点:体温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体温调节的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哪组是在内环境中可以找到的
A.唾液淀粉酶、生长激素、胰岛素
B.尿素、甲状腺激素、抗体
C.性激素、神经递质、血红蛋白
D.突触小泡、抗体、呼吸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如图,人体胰岛素的合成、分泌与细胞内乳酸的含量有密切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初到高原,细胞内乳酸含量增多,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B.细胞内氧气和葡萄糖浓度的比值减小时,胰岛素合成加快
C.进食后,细胞内乳酸含量发生变化,从而抑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D.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原基因表达的信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初到高原,空气氧气较少,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消耗增加,乳酸含量增多,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A正确。胰岛素具有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作用,所以细胞内氧气和葡萄糖浓度的比值越小时,胰岛素合成加速;B正确。血糖上升使乳酸含量上升,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C错误。乳酸的含量增加能促进胰岛素合成,所以乳酸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基因表达的信号,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血糖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以及识图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B.牛奶喝进胃中
C.注射胰岛素
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输卵管内、胃内的环境相当于人体的外环境,首先排除选项A、B。注射胰岛素分两种情况:一是肌肉注射,此时胰岛素直接进入了组织液;二是静脉注射,此时胰岛素直接进入血浆;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过程中,先后经过了血浆、组织液,最终进入的是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概念。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常考的实例,如泪眼、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面不能构成人体内环境的是
A.淋巴
B.细胞外液
C.血浆
D.细胞内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共同属于体液,二者之间没有包含关系。
考点:考查细胞外液的概念
点评:难度较小,考查内环境的组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