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均为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浆蛋白、肝糖原
B.抗体、RNA聚合酶、激素、H2O
C.纤维素、Ca2+、载体、神经递质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肝糖原在肝细胞中;RNA聚合酶在细胞中分布,参与转录过程;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载体在细胞膜上,它们都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故A、B、C错误,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局部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中液体pH能保持稳定,与其含有HCO-3和HPO42-有关
B.③中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可参与体液调节
C.①中液体有蛋白质,④中液体没有蛋白质
D.②中的CO2浓度比③中的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①、②、③、④中的液体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其中的HCO3-、HPO42-有关,A正确;细胞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可以作为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的物质参与体液调节,B正确;CO2从细胞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液,自由扩散的规律是由浓度高的地方扩散到浓度低的地方,D正确;血浆中含有大量的血浆蛋白,但淋巴中也含有少量的蛋白质,C错。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内环境知识的要点的理解、识记能力、识图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叙述错误的是
A.疫苗没有致病性,但是接种后机体一般会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B.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时,体内全部记忆细胞都迅速增殖产生大量抗体
C.HIV攻击人体T细胞最终使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容易被感染
D.艾滋病死于恶性肿瘤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功能缺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疫苗是经过处理的的无毒性或毒性削弱的病原体,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故A正确。机体再次接触某种抗原时,体内针对该抗原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产生大量抗体,不是所有记忆细胞,故B错。HIV攻击人体T细胞,使机体失去细胞免疫能力和大部分体液免疫能力,故C正确。由于HIV攻击人体T细胞,使机体失去细胞免疫能力和大部分体液免疫能力,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功能缺失,导致恶性肿瘤产生,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的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由无导管的腺体分泌
②直接进入体液
③激素的化学成分都是蛋白质
④血液里含量很少,但对动物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激素有的是蛋白质有的是固醇,③错误,所以CD错误。激素产生后直接进入血液,②正确,B正确,A错误,本题选B
考点:激素的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的知识点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某科学家在蚯蚓体腔液中发现一种能溶解细菌、酵母菌等细胞的蛋白质。则下列推论中正确的是
A.说明了蚯蚓能产生细胞免疫
B.蛋白质可溶解细菌、酵母菌等细胞,说明蛋白质是消化酶,并产生体液免疫。
C.此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D.蛋白质为蚯蚓B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抗原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而该蛋白能溶解细菌、酵母菌等细胞,不具有特异性,应为非特异性免疫反应,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