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已知ab=bd,bc=cd,分别给b、c点电刺激,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属于同一个细胞,刺激b点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B.刺激b点时,兴奋变化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电流表指针偏转2次
C.丙内液体为组织液,乙中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
D.刺激c点,电流表指针偏转2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甲为突触前膜,是上一个神经元的神经末梢部分,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而乙为突触后膜,为下一个神经元的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不含突触小泡。当刺激b点时,兴奋变化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由于兴奋在突触中传导存在延搁现象,兴奋先传到a点,稍后传到d点,指针偏转两次。刺激c点时,兴奋只能从c传到d点,而不能传到a点,故电流表偏转一次。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反应迅速
B.通过体液输送调节物
C.调节作用范围局限
D.调节作用范围广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完成反射,较迅速,体液调节通过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较缓慢,故A正确。体液调节通过体液输送调节物,故B错。神经调节较准确,范围有限,体液调节范围较广,故C正确,D错。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产生的
B.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人体免疫系统过弱导致的
C.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D.人体的免疫系统只具备防卫功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产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人体免疫系统过强导致的自身免疫病;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能避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人体的免疫系统具备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儿童先后两次接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血清中相应抗体浓度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点对应时刻是第一次接种时间,第二次接种时间在D点之后
B.CD段体内开始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
C.DE段浓度上升的原因是记忆细胞数目的增多
D.BC段相应的效应B细胞中内质网膜不断转化成高尔基体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图中B、D点都已产生抗体,应属效应阶段,故接种时间应在这两点之前,A错;同样,产生记忆细胞属反应阶段,CD段之前就已产生,B错;DE段抗体浓度增加是由于再次免疫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了大量的效应细胞的缘故,C错;抗体属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之间不断形成加工并运输的具膜小泡,D对。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段文字中提及的“气”是
A.气体
B.气味
C.乙烯
D.乙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植物激素的功能。由题干可知,该“气”具有促进狮子成熟的功能,能够促进果实成熟的植物激素为乙烯。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