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A.神经元
B.反射弧
C.传入神经
D.神经中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反射是神经调节最基本的方式,而发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5个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要求考生熟记人体及动物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辨清各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
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t1~t2,t3一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静息电位是电流表一极连在膜内,一极连在膜外测得的,两极同连在内侧或外侧测得的是动作电位,A错误。a点兴奋,膜内电流方向为a→b,B错误。0电位表示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t3表示动作电位形成,兴奋已经传导至b电极处。C正确。静息电位是K+外流造成的,动作电位是Na+内流造成的,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图为神经肌肉接点示意图。下列有关兴奋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传到①时,引起①处Na+通道打开,Na+涌出
B.兴奋传到①时,乙酰胆碱以主动转运方式分泌
C.②属于组织液,其中的O2含量不影响兴奋的传递
D.②处的乙酰胆碱与处的相应受体结合,可引起肌细胞膜产生电位变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①突触前膜、②突触间隙、③突触后膜。
兴奋传到①时,引起①处Na+通道打开,Na+内流;A错误。兴奋传到①时,乙酰胆碱以胞吐的方式分泌,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②属于组织液,O2含量影响兴奋的传递,因为神经递质的释放进入突触间隙时,会发生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神经元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可使肌膜产生电位变化(兴奋或者抑制);D正确。
考点: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点评:本题以“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为素材,综合考查物质的运输、内环境及神经调节的机理,注重考生思维的发散。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
A.W区
B.V区
C.S区
D.H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脑皮层中言语区。S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不能说话,其他正常。H区是视听性语言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听不懂别人讲话,其他正常。W区是书写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不能写字,其他正常。V区是视觉性语言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不能阅读,其他正常。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关于血浆渗透压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当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与血浆中的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C.血浆中Na+含量增加,血液中抗利尿激素也会增加
D.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产生渴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水盐平衡的调节。细胞内液渗透压低于细胞外液时细胞要失水皱缩,而如果大于细胞外液渗透压则吸水涨破。要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应基本相同,即细胞内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组织液渗透压≈淋巴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中Na+含量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增加了,就会使细胞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