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当人看见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这一反射过程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但其效应器不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由于条件反射是后天学习才会获得的反射,因此,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完成,故A错。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脑干→传出神经→唾液腺,故B、C错。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电” 信号的转化,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等知识。
点评:本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以下各项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A.吃话梅时流唾液
B.看见话梅就流唾液
C.小孩看见拿针的护士就哭
D.小孩听见打针这个词就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题目中吃话梅时流唾液;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如看见话梅就流唾液、小孩看见拿针的护士就哭、小孩听见打针这个词就哭。A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考查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反射知识的要点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
A.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C.性激素和性外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激素之间有协同和拮抗两种作用,A选项属于拮抗;B选项属于协同;C选项中性激素属于内激素,性外激素属于外激素,没有直接联系;D选项两种激素属于分级调节,虽然促甲状激素多了,会促进甲状腺激素,但甲状腺激素多了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降低,不属于拮抗作用;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说法正确的是

A.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B.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C.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D.II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d处有神经节故e是感受器,刺激b能引起肌肉收缩,但不属于反射,故A错误。兴奋在c处传递需要经过突触,有信号的转变比在b神经纤维上的速度慢些,故B错误。在反射弧中因为有突触的存在,兴奋传递方向是单向的,故C正确。II处发生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到电信号,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传递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较高,为了检测人体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可选用的试剂是
A.斐林试剂
B.苏丹III染液
C.龙胆紫溶液
D.碘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A.?葡萄糖属于还原糖,用斐林试剂鉴定时,水浴加热诚砖红色(沉淀)。答案选A。
B.?苏丹III染液鉴定脂肪成橘黄色。
C.龙胆紫溶液使得染色体着色。?
D.碘液鉴定淀粉成蓝色。
考点:还原性性糖的鉴定。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基本概念必须扎实。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