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艾滋病是由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
B.艾滋病可通过握手传染
C.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淋巴细胞,使T淋巴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D.艾滋病患者的根本病因是病原菌感染,可通过母婴传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项错,艾滋病是由于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的;B项错,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握手不会传播艾滋病;C项对,HIV侵入人体后,主要侵入T淋巴细胞,使T淋巴细胞大量死亡,而导致人体几乎丧失免疫功能;D项错,HIV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不是病原菌。
考点: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艾滋病的致病机理。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从施加刺激到发生反应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反射时。决定反射时长短的最主要因素是
A.刺激的强度大小
B.反射弧中突触的数目
C.感受器的兴奋性强弱
D.效应器的兴奋性强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局部电流传导的,电流的速度比较快;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需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然后再转变为电信号,在此过程中消耗的时间长,因此反射弧中突触的数目越多,反射的时间越长。
考点:突触延搁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关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之间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C.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激素的调节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体液调节为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甲状腺,性腺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故A正确。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B正确。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激素的调节,故C正确。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故D错误,本题选D。
考点: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之间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右图表示人体内的体液免疫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都有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
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C.图中各种细胞都是免疫细胞
D.它们均由受精卵经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而来
E.大多数抗体是与相应抗原发生沉淀或凝集反应
F.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G.抗原与抗体发生反应
H.可导致人体出现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人体出现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是人体免疫不足或免疫失调引起的。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当细胞癌变后,它会表达某种特殊的蛋白质于细胞表面而成为肿瘤表面抗原,但此时不能引发免疫反应。只有当部分抗原释放后,并与H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才可被“抗原提呈细胞”识别,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将肿瘤细胞清除。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抗原一蛋白复合物
B.癌变细胞在丙细胞的作用下裂解属于细胞坏死
C.图中的“抗原提呈细胞”可能是吞噬细胞,该细胞可参与人体第二、三道防线的防护作用
D.除癌变细胞之外,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甲细胞和乙细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只有抗原一蛋白复合物才能被“抗原提呈细胞”识别,从而引发免疫反应,抗癌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A正确。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自身的细胞,属于细胞凋亡,B错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抗原首先被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所以“抗原提呈细胞”可能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在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中能够摄取处理抗原,使其抗原结构得以暴露,C正确。图中甲细胞是T细胞,乙细胞是B细胞,都具有增殖分化能力,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