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对于上清液中还含有少量放射性的解释,合理的是
A.可能有部分未侵染大肠杆菌的T2噬菌体存在于上清液中
B.可能部分被T2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存在于上清液
C.可能部分大肠杆菌已裂解,32P标记的子代T2噬菌体进入上清液
D.可能离心速度太快,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32P标记的T2噬菌体外壳进入上清液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分子,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DNA分子进入大肠杆菌,经离心后处于沉淀物中。由此可知上清液中不应该带有放射性,现测得上清液带有少量放射性,其原因可能是:(1)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的DNA还没有注入大肠杆菌内;(2)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大量繁殖使部分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这样上清液就具有了少量放射性。故选AC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教材实验的掌握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某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嘌呤碱基占52%,嘧啶碱基占48%,此生物一定不是
A.噬菌体
B.大肠杆菌
C.青霉
D.烟草花叶病毒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噬菌体中只有DNA,DNA是双链结构,嘌呤一定等于嘧啶,所以一定不是噬菌体,大肠杆菌和青霉都有细胞结构,细胞中即有DNA也有RNA,烟草花叶病毒是RNA,RNA中嘌呤可能不等嘧啶。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DNA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所示为染色体DNA上的基因表达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
B.红霉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故影响翻译过程
C.图乙中的②③可表示图甲所示过程
D.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图甲所示基因的转录、翻译是同时进行的,为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A错误;红霉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 上移动,即影响基因的翻译过程;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②③过程;① 为DNA 的复制过程,不涉及A 与U 的配对,其它过程均涉及。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合成及中心法则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禽流感病原体的蛋白质外壳的合成场所和原料来源分别是
A.禽流感病原体的核糖体、来自禽流感病原体
B.禽流感病原体的核糖体、来自家禽细胞
C.家禽细胞的核糖体、来自禽流感病原体
D.家禽细胞的核糖体、来自家禽细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A16型和EV?71最为常见。以下关于肠道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肠道病毒的遗传物质由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组成
B.肠道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内含线粒体
C.可用含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无机盐的培养基培养肠道病毒
D.肠道病毒的衣壳是利用宿主的氨基酸合成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肠道病毒的遗传物质由4种碱基和4种核苷酸组成;肠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不能离开活的寄主细胞,因此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肠道病毒。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