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过程,下列叙述不确切的是

A.图中膜结构表示细胞膜
B.该离子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C.该离子与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具有专一性
D.膜上载体蛋白结合离子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指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过程”,图中的膜泛指生物膜而不是特指细胞膜,A项错误;图中的物质运输有载体协助,消耗ATP,因此判断为主动运输方式,B项正确;从图示可看出离子与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具有专一性,C项正确;膜上载体蛋白结合离子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生物体内要消耗ATP的生理过程有
A.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
B.葡萄糖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
C.质壁分离及复原
D.水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流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是气体的扩散作用,质壁分离及复原和水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流动,均是渗透作用,都不需要消耗ATP;葡萄糖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属于主动运输,要消耗ATP;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ATP的利用。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有关ATP的利用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他在乙图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他在乙图中的a、b两管中加入蔗糖酶,在适宜条件经过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对两管的液体进行鉴定并观察两管液面的变化。下列对该实验的结果和结论预测准确的是

A.如果两管的液体都可以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且液面高度差减小,说明水解产物可以通过半透膜
B.如果b内的液体可以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而a不能,说明水解产物不能通过,且两管的液面高度差不变
C.如果两管的液体都能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水解产物可以通过半透膜,但此时两管的液面高度差不变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蔗糖是在分子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故b管液面会上升。蔗糖在蔗糖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是还原糖,可以和斐林试剂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因此,要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生能否通过半透膜,可以向a、b管中加入等量的蔗糖酶溶液,然后各吸取少量与斐林试剂共热,观察有无砖红色沉淀的产生来判断。如果蔗糖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然a、b两管液面高度差会缩小,均能与斐林试剂共热产生成砖红色沉淀。如果蔗糖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则两管液面高度差会增大,且只有b侧管中液体能与斐林试剂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如右图是番茄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B两处用于根代谢活动的酶不同
B.A—B段,ATP是限制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的主要原因
C.在B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对K+的吸收
D.氧分压为8时,AB曲线将演变为M2形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处主要进行无氧呼吸,参与的酶是与无氧呼吸相关的酶;B处进行有氧呼吸,参与的酶是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A正确;A→B段,虽然氧分压的增加,细胞的有氧呼吸速度加快,ATP产生增多,细胞对K+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而ATP增加从而增加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B正确;B点以后,有氧呼吸速率已经达到最大值,就算增加氧的分压(如这里的中耕松土),也不会使呼吸加快,因而K+的吸收速率也不会再增加,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载体的数目有限,因而C错同时能说明D是正确的。
考点:呼吸作用和氧气的关系及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
点评:能量考查题,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题注意当氧气为零时,植物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与线粒体密切相关的是
①酒精被胃黏膜吸收?②细胞与组织液进行气体交换?
③肾小管壁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Na+?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线粒体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①和②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③和④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