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
A.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一定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是需要不断补充的
C.D中包含的生物可能处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连线题 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到2020年中国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起人们重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的是________过程,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为图中的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2)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回收后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成分。
(3)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上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__________。
(4)若上图虚线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5.8×l09kJ;B种群中的能量为1.3×l08kJ。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A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是_______kJ。
?
参考答案:(1)光合作用? ③④⑤ (2)分解者 (3)CO2?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答案合理即可) (4)4.5×l07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连线题 下图1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2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
 (1)图l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Ⅱ所摄人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_,C表示_______。若图1中营养级I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由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由图2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
? (4)若图1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上图。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_________________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参考答案:(1)太阳能(或同化固定的能量)? 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或营养级高的物种,往往体型较大) (2)Ⅱ同化固定的能量 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y×l00%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25A/(1+4x)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连线题 下图是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结合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图中具有捕食关系的食物链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图中食物链上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给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低碳减排,人人有关。,请从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角度谈谈该理念的合理性: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你为低碳减排而改变的一条生活方式:_________。 (3)低碳减排要求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某地建立了:是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日光温室、沼气池、蔬菜种植和温室养猪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沼气池中的产甲烷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成分)。该生态系统符合低碳减排的理由: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C→D?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可减少能量流动中的损失,节约粮食? 从碳循环的角度看,可减少牲畜呼吸作用产生的温室气体? 驾驶机动车改为骑自行车(答案合理即可) (3)分解者? 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和沼气能,节约了能源和减少了化肥的使用,从而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 ]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C.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