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调节和免疫与人体的健康有密切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如果抗体攻击自身正常的组织或器官,将会引起过敏反应
B.胞内寄生菌感染中,只依靠相应的抗体,不能将病菌彻底消灭
C.糖尿病患者血糖上升的直接原因是糖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及来源增多所致
D.小鼠的杂交瘤细胞合成的单克隆抗体,可能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为抗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属于反馈调节的实例的是
A.酸性果汁进入血液时,HCO3-、HPO42-等就会发挥调节作用使PH保持稳定
B.从室内进入冰天雪地,人体汗腺分泌减少并减少散热
C.抗原入侵机体使机体产生抗体,抗体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结合
D.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垂体的分泌活动减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等HCO3-、HPO42-等就会发挥调节作用使PH保持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发生反馈调节,A错误;寒冷刺激传至下丘脑时,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就会支配汗腺分泌减少并减少散热,这属于反射,不属于反馈调节,B错误;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属于免疫调节,没有反馈调节过程,C错误;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反馈调节机制的认识,意在引导学生能从系统的角度分析生命现象,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肾上腺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的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
D.寒冷时体内大量细胞对甲状腺激素的识别量增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胰蛋白酶属于消化酶,存在于消化道中,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因此A错;内环境的稳态主要体现在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同时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故B正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C正确;寒冷环境,需要增加产热,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之一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物质的氧化分解,细胞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量增加,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概念和调节机制,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甲图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乙图是突触结构放大图,请结合两图,判断以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刺激A点,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电表B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乙图中与D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C.物质D能特异性作用于F,使后膜C发生兴奋或抑制
D.由于D只能由E释放,决定着兴奋只能由A单向地传递到C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刺激A点时,兴奋先到达距微电流计近的一端,引起指针偏转,之后到达距微电流计远的一端,再次引起指针偏转,两次指针偏转的方向相反,A正确
D是神经递质,属于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蛋白过程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错误;
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后膜C发生兴奋或抑制,C正确;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的在突触中单向传递。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兴奋的传递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兴奋在神经元、神经纤维中的传递。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蔓延,下列有关甲型H1N1流感防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确诊得了甲型H1N1流感,一定要马上服用抗生素治疗
B.给人体注射普通流感疫苗,也能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
C.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能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
D.注射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刺激人体产生细胞免疫而不产生体液免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关注现在流行的甲型流感疫情,考查了甲型H1N1防治的一些常识及免疫知识。A项,抗生素只能杀灭细菌,对病毒不起作用;B项,疫苗具有特异性,普通流感疫苗对甲型H1N1流感无效;C项,灭活的病毒可以作为疫苗;D注射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会引起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试题评析:
关注甲型流感疫情,利用甲型流感创设了题目情境,使题目具有时代气息。在2009各地高考中,有三地高考中涉及到甲型流感相关知识,所以该方面知识考查值得关注。
本题难度:简单